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关维兴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访美记事

2020-08-06 14:22:02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关维兴 
A-A+

目   录

  第一部分 关于画展

  事情的提起

  五月四日

  五月五日

  展前准备——标画价

  初听美国人说

  中国女婿美国人肯特

  偶遇安德鲁.怀斯

  赶画肖像

  平淡的不平静的开幕式

  《乡村小学生》的眼睛

  《陕北老农》受妇人们欢迎

  一位绅士哭了

  一个希腊人的生日聚会

  养老院的老人也知道我

  先生 兄弟 教授

  我要写《关维兴的故事》

  教珍妮做中餐

  老奶奶的泪花

  黑色的10天

  酒香不怕巷子深

  二万五千美元意味着?

  英语词汇也丰富

  《耄耋老人》是我的“绿卡、通行证”

  《耄耋老人》获大奖

  星期天的“DEMO”(示范)

  我的模特与学员

  报纸专访

  我要写一本告诉美国画家如何用心灵画画的书

  执拗的作家

  热心的贾老伯

  访制陶村

  会见郑先生

  紧张的美国的国庆节

  华盛顿的乡间早餐

  买冰激凌

  来自兰吉的爱

  4块糕点

  DVD卖光了 《明师画室》也没了

  一部英语DVD问世

  记住马特玛·海迪

  流泪集锦

  我喜欢那幅

  来自13个月小艾玛Emma的问候

  邻居有人故去了

  老板自己提价了

  第二部分 西部采访

  给中国女孩取名

  遍布的粮仓

  看法不一的路边雕塑

  一只木桩

  骡子先生的头发

  脑癌患者的话

  画廊城——圣塔菲

  画廊见闻一 怀斯家族画廊

  彼得的家

  画廊见闻二 用你的照相机换画

  遇见凯利

  首访红衣老牛仔

  又访白胡子老牛仔

  水果店的女老板

  快递草帽

第一部分 关于画展

事情的提起

  2002年某日,旅居加拿大的水彩画家汪业强先生发来一封电子邮件称,美国人杰克逊在他那里看到了我的一幅水彩人物印刷品,说是“简直被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并决心找到我。这件让他感到震惊印刷品是我2000年在北京炎黄艺术馆搞个展时请柬上印的“山西老农”。不久我便收到了杰克逊的Email写到:“尽管我只有机会看到您的复制品,但已经足以让我相信,您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水彩画大师。您的人物画就像一首首看得见的诗,每个人物都触及到人类灵魂深处,每一张面孔都含有无限情意。甚至您的风景画都展现了一幕幕醉人的人生情趣。假如我能为您在美国和英国组织巡回展览,将是我的荣耀。”“我在英国工作多年,我现在还和那里的著名艺术家、艺术博物馆长以及艺术机构保持着密切联系,我将与这些杰出人士一起举办您的展览,而且查而斯王子会为您剪彩开幕。我确信无论在艺术界、文化界和教育界,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自此,我们联系不断,商讨展览事宜。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决定今年5月份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的格林斯巴勒市举办我的个人水彩画展,为期2个月。筹备期间得到了好友王晓亮的全力协助,运用他英语和电脑的特长,从准备作品、翻译来往信件、拟定计划、电脑管理、直到打点包装,事无巨细,成了我的得力助手,自然到了美国就更加需要他的帮助,所以我决定邀请他一同前往。但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经验,在办理签证的时候,准备不充分,他被拒签,只我一人拿到签证,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没有人帮助,势单力薄,特别是语言这个关口没人协助,我变得忧心忡忡,完全丧失了信心,去还是不去,我犹豫良久。

五月四日

  五月四日,终于启程了。怀着一颗胆颤的心,偌大年纪的人要只身闯美国了!送行的人和我自己心情都很沉重,因为带的东西太多,中间还要2次转换飞机,不会英语,谁知怎么样呢。但事到临头,也只好这样了。原指望送行的人能帮助我办办托运,谁知竟被挡在栅栏外面,无奈自己推着4件共一百六七十斤重的东西来到登记台。

  我搭乘的是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联航,全程需转换3架飞机,一直担心中途要提取行李,所以在购买机票时反复询问中途是否提取和转运行李,回答是直到终点领取行李。然而与售票人所说的不一样,机场告诉我,东京要换一次飞机,底特律不但转换飞机还要重新转运行李,这是我最担心的,结果却无情的发生了。好在2件交运的行李没有超重,余下2件要随身携带的画夹和画桶,不超重但可能超长,工作人员说那件画桶拿不准,在这我们让你带上飞机,到了东京很可能要麻烦,日本人太认真,或许节外生枝,弄的我心神不宁。但没有想到,事情有了转机。办登记的两个小姑娘,对我的黑塑料桶里面的东西感到好奇,问我那里是什么,我说是画,应邀去美国办个人画展。随即我拿出了刚印制的名片,那上面印着我的头衔和水彩画《耄耋老人》,她俩看了表示惊讶,立即热情起来,我看她们喜欢便将名片送给了她俩。接着我又拿出两幅明信片大小的画片《秋趣》送给她们,更惊叹不已,甚至想起来让我签名。收了画片,她俩认真热情的为我办着一切,将原来随意拿取的3张登机牌,一一换掉,全部换成从北京出发沿途各站要转换的三架飞机里能伸开腿的、靠过道出入方便的最好的座位。并且说她们还要给下一站日本和底特律发电报,告诉我是著名画家携带自己的作品,因为贵重不便托运,请照顾放行,这给了我一丝欢愉。整个过程,柜台就我们3个人,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们。办完手续我带着2件画,回到栅栏和儿子、晓亮以及司机告别,看得出他们仍然很压抑,无非是担心各种的不测。

  登机了,机舱门口就站着一个大个子美国人,我主动告诉他我是画家去美国办画展,带的是水彩作品,他显出非常合作非常愉快地样子,微笑着打出手式请我进去。结果很容易地将画桶放进了小柜子,没有人干涉。我的座位确实是最好的位子,在经济舱与生意舱隔墙前,两个座位就我一人,非常方便。虽然是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飞机,但是从中国起飞,所以一直有中文广播,还配有中国航空小姐,倒也不紧张。经仔细询问,得知在东京只是换飞机,而不提取行李,心情好了不少。2个多小时顺利到达东京,由于有中文广播加上有近似中文的日文路标,不费什么周折,到了候机厅。过了一会,我看登记台只有2个小姐,暂时没有人办理登记,我记着日本人可能要找麻烦的话,心想如果临到登机提出不让我带就糟了,不如提前和他们商量,于是拿着画桶主动上前去打招呼。用英语说了那几句话后,主动扭开画桶顶盖,让她们检看,我又拿出名片,证明我的身分,看到那幅老人头像,她们显得异常兴奋,大声地评论着,并问我是否同意将名片送给她们,我同意后,对我十分热情友好,于是我趁机反复地询问,可否带画桶上飞机,她俩不断点头连声说可以。登机时我从她俩面前走过,还同我打了招呼,人很多,机舱全满了,画桶和画夹很容易地放进了贮藏柜,仍然没有人过问。我真的又是最好的位子,还是在隔墙后面,完全能伸开腿脚,又靠近过道,行动方便,这对于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我真的从内心感谢北京机场的两个姑娘。这是波音747大型飞机,这排共4个座位。紧挨着我坐的是一位韩国妇女,一路上没有说过一句话,她很有意思,不大修篇幅,坐下不久就脱掉鞋袜,将裸足蹬到墙上,而且每顿饭都向航空小姐要烈性酒喝,这是后话。

  机舱内静悄悄的,每人都不大声说话,我的心绪却很不安宁,我觉得真的没有意思,我去干嘛有什么意义呢,不如退票。但已至此,一切都来不及了。转念又想,当年人家丁绍光闯荡美国,那才叫惨呢,到了美国兜里只剩42美元;如今我是作为名画家被邀请的,那边做了妥善安排,有不少的人在期待着我向他们展示我的水彩艺术,是件大好事,没有什么悲惨的,往前走吧!情绪逐渐稳定,还因为吃了一片抗晕宁,昏昏欲睡,以致一次发放小点心,我也错过了。飞机非常安稳,感到很舒适,是直飞底特律的,我想象不出到达底特律会是什么样子。飞行中,机上经常有广播,但因是从东京起飞的,所以只有英语和日语,没有了汉语,让人有点发毛。特别是让填写入境登记表,虽然要了中文的,但要一律填写英文,不少字不会拼写,我很不自信,好在我右手过道对面是一个美国青年人,一路上都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我就时不时地请教他,他很热情很耐心,说不清楚就拿出他填的单子让我参考。闲谈中得知,他好像也是第一次去底特律,因为我问他在底特律机场,使用小推车是否免费,他也不知道。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因为是自西向东飞,时间好像被压缩了,黑夜很短一会就到了天明,不大一会又到了下午,终于要到底特律了,平静的心情又一次紧张起来。但有一点还惬意,美国东部时间与北京时间整差12小时,因此不用拨表。没有了中文引导,只好随大流走。中途遇有英文指示标牌,我看懂了,是美国人走一边,新入境的人走另一边,我就随大家,来到入境处排队等候入境。入境的人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窗口也多,每个窗口排有20来个人。等了二三十分钟,轮到我了,接待我的是位黑人女士。我将护照邀请函机票登机牌等所有的证件一古脑儿交给她。没有人替我翻译了,感到非常无助,无奈只有靠我自己说了。此次以及后来在美国生活,一直有个感觉,和美国人说英语省劲,你只要说对一个单词哪怕发音不准他们也明白。于是我告诉她我是画家,是应美国邀请来举办我的个展的,所带是我的作品,她插问是原作还是印刷品,我回答是原作,而且我还说了,我是很有名的画家,你们美国著名大画家说我是世界上最棒的,她笑了,表情变得很轻松。接着又问,这些画出售吗,我回答部分出售部分不出售。最后让我伸手检验指纹,对准摄像头验看长相,这是因为在北京办签证时,就已经将这些数据存到到电脑里了,现在只是验证。手续很快就办完了,临结束又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实在听不明白了,于是她大声对排队的人群喊,谁能翻译中文,我让她请排在我身后的那位中国青年过来帮忙,因为在排队时我们作过简单交谈。原来问我这些展品展完后是留在美国还是带回,我回答带回,于是她按我7月7号返程机票的日期,给我签到7月9号,2个月的期限。

  通过入境口去取行李,1996年在美国丢失手提箱的惨痛教训,让我依然心有余悸,当看到传送带上我的2件行李很快就出现了,而且外表完好,确实感到了一些慰藉。搬上手推车来到工作人员面前,她负责分配检查台子,我在最里面那个,检查员是个20多岁的男青年,表情庄重。来到他的面前,我还是说了我是画家的那些话,并给他一张名片,我又主动地扭开画桶盖子请他检看,他又变得很随和,跟我微笑,在我之前,我明明地看到前面那个人,就在这个台子折腾了大半天,箱子也打开了,检查人员仔细地翻看,我还想,倘若叫我打开就糟了,我的箱子又大又重,我一个人很难再包装上。结果不知道为什么,他既不开箱也不盘问,大致看了一眼,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摆手示意我走了。我向他说了谢谢和再见,推车到去终点格林斯巴勒的托运台。工作人员让我去掉数码锁,我想是便于他们检查,反正外面还捆着大宽带子,没事!只是什么手续都没有,把不锁的箱子就这样交给他们,真有点不放心,须知笔记本电脑和高档照相机等贵重物品全在里面,但这是人家的规矩,只有服从。至此一切入境事宜都办完了,长出了一口气,手里拿着北京发的最后一张登机牌,走向候机大厅。刚入候机大门,又被两名黑人妇女拦住了,问我是不是刚离开自己的国家,刚到美国,我答是。于是她们让我站到一台机器面前,伸手测指纹,自动打印一块小纸片给了我,表示通过。其间她们也对我的画桶感兴趣,问我那是什么,我告诉实情,又拿出名片,她们更显激动,而且表示回去就看我的网站,还要来看我的展览收藏我的作品,主动帮我查寻登机口,告诉我是55号,还热情地引领我走了一段,看到55号厅的指示牌,她才回去。一张印有小画的小小名片,一路上成了我的绿卡、通行证,处处开绿灯,处处受到照顾,明显的感到异国他乡对艺术的尊重,给我此次美国之行增加了信心。

  此时,我突发奇想,给杰克逊打个电话,告诉他我已经到了底特律,以便他掌握准确信息,确实到机场接我。怎么打呢,我记起上次来美国,看到美国人用硬币,于是我问值班小姐,在什么地方可以换硬币,她说就在隔壁。过去一看,是卖小商品杂品的店铺,很方便地用一美元兑换了4个考特,投了一个考特进话机,结果接不通,只听里面语音提示不停的讲,但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我一捉摸,可能是钱不够吧,因为底特律与格林斯巴勒不在一个州,应该算长途,于是试验着再投一个,结果顺利的接通了。接电话的是个女的,明知是个女的,我依然故意问,你是杰克逊吗,因为我只会这个英语句型,她笑着说是杰克逊的同事,我刚说我姓关,她就立刻说出,你是关维兴!在陌生的异国,听到异国人喊出我的名字,真的非常开心,告诉她我到了底特律,已经拿到登机牌,马上飞往格林斯巴勒,请到机场接我。撂下电话才想起来,慌忙之中忘记告诉所乘航班号了,好在在以前的Email通信中已经告诉过了。

  此时一身轻松,由于长途旅行的劳困,便找了一个最边上背靠大家的座位,闭目养神,怕有闪失,将画夹和画桶的背带绕在胳膊上,一会儿真的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忽听一声大喊:Mr Guan!(关先生!)我睁眼一看,候机厅一个人也没有了,人家都已登机。但我没有慌,因为我知道,飞机缺人是不会起飞的。于是我与值班小姐对笑一下,缓缓走向飞机。

  这是一架能载五、六十人的小型飞机,一半人都不到,空姐更不在意我带什么,还帮我打开一个小柜子,顺利地放进了画桶。一个多小时的航行,当地时间约下午四点多,到了格林斯巴勒上空。看不见高楼大厦,几乎找不到城市,尽是些分散的小房。到了机场没有几个人取行李,待我去了洗手间,回来竟一个人也没有了,也看不到杰克逊的影子,花3美元租了一台手推车,准备将沉重的行李推出大门,乘出租车自行前往。这时从楼梯上慌慌张张跑下来个大高个,大声喊着维兴!维兴!一看和我带的照片上的杰克逊一模一样,请的女翻译也跟在后面。原来他们在传送带这儿看不到我,就到楼上找去了。杰克逊热烈地与我拥抱,高兴的说:“你来了就一切都好了,我真的想把你抱上车。”车开出了,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正像在空中所见,好像是在密林中穿行。翻译说,杰克逊的画廊里正在举办小音乐会,问我是否有兴趣,由于时间还早,不好扫主人的兴,同时也想见识一下美国原汁原味的音乐,便点头同意。机场离市区很近,一会就到了位于旧城的AMBLESIDE  GALLERY 画廊。一位夫人见了我,就是接我电话的,也是我将要借住那家的女主人,名叫珍妮。杰克逊带我悄悄的坐在了第一排,大约不到二十名听众。三位音乐家,年长的一位弹钢琴,年轻的一位拉大提琴,一位中年人是鼓手,演奏的曲目属于轻音乐性质,有的是描写风光的,有的是描写人物的,节奏比较舒缓,还好听。中间停顿时常插有打诨,比如说到某个情节,那个拉大提琴的男青年说:“我的父母也不和我商量就把我生出来了”等等,逗得全场哄堂大笑,还有别的,翻译没翻我就听不懂了。杰克逊几次告诉我要是疲劳或没有兴趣,可以随时离开,我还是坚持幕间再走,结果很快就结束了,于是我们换乘珍妮的车去她家。

  她家离市区只有2英里,座落在茂密的树林中。是4家连体的美式房子,她家是B室。女主人只身在家,丈夫是音乐家出国演出了。楼上有三间卧室,那间大的他们夫妇居住,还有2间小的,腾出一间给我,并给我专用的浴室。主人非常热情好客,也非常能干,做事非常麻利,在以后的日子里越发能感觉到。我犹如一哑人住进陌生人家,非常不自在。我想洗淋浴,为了找话,我去问珍妮,哪个是热水开关,她过来演示给我,很快洗完,把东西归置一下,这才惊奇的发现,托运的箱子,全被彻底检查过了,所有的包装带子全被取消,所有封口全部打开,箱子内的东西全部被翻过了,就是这样在没有任何捆锁,彻底开放的情形下,由底特律运到这的,好在没有丢失什么。后来才知道,是因为里面装有笔记本电脑的缘故。

  该睡觉了。周围异常安静,在北京嘈杂惯了,突然这么安静,反倒不习惯了,虽然非常适于安眠,却瞪着两个眼睛,毫无睡意,浮想连翩,包括还不会打电话,无法将到达的信息告诉国内的焦虑。不但今夜如此,以后接连几天,夜夜如此,就是时差闹的。你想,半夜2点,正该是熟睡的时刻;但此时在北京正是下午2点,刚刚午睡完该干活的时候了,怎么能睡得着呢。这一夜真难熬!

五月五日

  清晨,我7点才起来,屋内外仍然沉静异常。由于我不知道他们的时间表,不知道我起来的时间是否正确,我不敢随意走动。直到8、9点珍妮才在厨房忙活。我们道了早安,我洗漱完毕,问她我可否出去走走?她说让我稍等,原来她收拾停当,带领我去走。出得门来,第一次住在美国人家,四周都很陌生,虽说美国历史不长,可院里的树木都很有年头了,许许多多的参天大树,可见美国人的环保意识已经相当久远了。空气新鲜洁净,树叶和地面没有灰尘,各种鸟类在树上不停的欢唱,珍妮对此也很自豪,不断示意我鸟儿们在歌唱,远处还传来了啄木鸟啄木的声音,珍妮用英语告诉我那是啄木鸟,怕我不懂,还用手和嘴做出鸟啄木的样子。几十所的房屋,房前屋后都有大面积的绿地,显得非常分散,但都栽种着各式鲜花,争芳斗艳。小区有马路但没有街道,没有中国式的物业服务机构,没有商店,珍妮替我选了一个最佳路线,可以比较好的观看景观。路上我还拍摄了一树鲜花。回来9点多吃早餐,真真是第一次吃美国家庭早餐,很是新奇。女主人为了表示热情礼貌,为了帮我学英文,都将菜单写出来,现在抄录一份是6号的,供大家欣赏:

Friday, May 6 th                        五月6号,星期五

Good Morning, Guan                      早晨好,关

Breakfast Today :                         今日早餐:

Fried Plantains + Sweet Potatoes          油煎车前草甜土豆

Corn Meal Porridge                        玉米粥

Orange Juice                            桔汁

Whole Wheat Toast + Peanut Butter       全麦烤面包加花生黄油

Raisin Orange Cake                        葡萄干桔子蛋糕

Canteloupe Melon                          坎特罗波瓜

Beverage :                              饮料:

Coffee / Tea / Cafix                      咖啡 / 茶 / 咖啡克斯

  珍妮每天11点去画廊上班,今日要与杰克逊讨论展览和交接作品等事宜。

  我随珍妮来到画廊,才得以仔细对画廊和环境进行考察。画廊坐落于老城。本来城市不大又分散,老街显得更冷清。挨着的几家店铺几乎都无顾客光顾,与我想象中美国的车水马龙和光怪陆离大相径庭,房屋也都很破旧,或许是要维持旧城的面貌吧。唯独马路对面一家出售鲜花和园艺工具的园艺商店,偶有顾客出入。画廊门面很窄小,倒是有一定的深度,不过要挂70多幅作品还是相当紧张的。杰克逊把墙壁都漆成了绿色,很扎眼,照明灯光也简易。墙面挂满了水彩、油画和丙烯画,桌上摆有小型的雕塑。画很一般,画价也不高。我真不知道他们靠卖画能否维持生活。看来在此画廊办展与在中国美术馆办展的排场,仅从场地来看,就是绝对不能相提并论的了。

展前准备——标画价

  在国内办展,都是以宣传为目的的政府性质的展出,从不卖画,当然也就无所谓标画价。在这里不同了,人家凭什么“免费”接待你,那是要有收益的,不可能做只有付出没有收益的事情,标画价就在所难免了。

  开始讨论画价。杰克逊为了赚钱和扩大画廊的影响,主张多卖画,他或许在想,我的画好,再加上低价,肯定能多销;我却坚持,可以卖一些,但要按质论价;其中20多件精品,则明确标示不出售,展完一律带回,如果有人想收藏可以面议,杰克逊表示同意。但到标价要结束时,他又提出,这样不大好,看到这么多不出售字样,观众会失望。建议我将不打算出售的标高价,卖不出观众也不会有异议,也是个很好的宣传,我想这是可取的。至于怎么标,生平第一回,又只身在国外,心中不免感到无助。何况老板也多次提醒我“你在中国非常有名,但你不是美国画家,暂时尚不能与他们相比”意思必须从低价位开始,循序渐进。我感到有些不快,但心里没底也拿不出什么办法来。不过,有一个情况启发了我:在他的画廊里挂着英国著名画家霍伯斯的一幅水彩风景,只有4开大,画的是一个船坞,标价1万6千美元,我才醒悟到,噢!水彩画可以过万,而不是在网上查到的最高仅7、8千美元;而且此画艺术质量一般,我自信地认为我的画高于他,完全可以瞄准此画制定我作品的价格。讨论中当我多次提及此画,老板却有些不快的说:“你干嘛总提这幅画呀,它是我朋友的作品,已经挂了2年了,根本卖不动!”我说对不起,要提,此价代表你对作品和画家的表态。老板的这种态度煽起了我的情绪,让我有点动气,我心想,既然你们都认可我的画是“世界上最好的”,那么“最好的画”就应该有“最好的价格”,决不能因我是初次来美国展示作品,因为我不是美国画家,一等作品便降为二等价格!不能!此次就算是一次测验,一次冒险吧!即使一张画也卖不出去,也不能掉中国人的价,不能毁我中国人的荣誉,反正我的返程机票已经在手了,不至于因没有钱回不了国,没什么可怕的,何况我内心一直充满一种强烈地自信和预感:美国观众是会由衷喜欢我的作品的!于是原则上四开大小的6千美元左右、二开大小的8千美元左右,精品不论大小提高到1万美元至2万美元左右,最高的如《秋趣》则定到2万5千美元这样创纪录的价格,大大的超过了英国和美国画家作品的价格,我想这样就比较得体了。最后我还郑重声明,即便这样的高价,也不是有价就卖,如果有人要买,还是要征得我的同意。还有三幅被同行誉为国宝的画根本不标价,绝对不出售,一定带回祖国。它们是《人间圣母》《陕北老农》《初看世界》。老板对这从未有的高价,觉得有点胡乱标,没有兴趣,不像开始那样认真,只是应付,画价就这样未经反复,一次定位了。

初听美国人说

  作品点交到杰克逊手中,离展出还有10多天的时间,就放在一个大台子上,时不时有零星的顾客进画廊,杰克逊每每都会向他们展示几张我的作品,每每引起人们的热烈称赞,强烈反映,尤其是他的朋友,他更会不遗余力地向他们介绍我。其中有人被感动,一定要带我去看格林斯巴勒有特色的景观,有的嘱咐我一定要画格林斯巴勒,这都在增强我的自信心。

  在讨论画价的时候,翻译小仙说,她已经听到有人在议论我了,说我作品实在太精彩了,而且人也好,善于与人交往,对人诚恳友善,人们都很喜欢我。小仙又说了自己的体会,说我不像有的画家,不修边幅,抽烟喝酒甚至吸毒。杰克逊接着说“所以在关先生的画充满着清澈和明净,如果作者吸毒,作品里肯定充满污秽与浑浊,作品如其人。”

中国女婿美国人肯特

  翻译小仙是陕西人,在国内是学心里学的,她的丈夫是美国人,名叫肯特。近40岁的年纪,可能是因为做了中国女婿的缘故,头发和小胡子都是黑黑的,看上去像是染的。先后去过中国3次,对中国有所了解,对我非常友好热情。主动帮助我做了不少事情。他是做金融的,由于小仙经华人社团介绍给我和画廊当翻译,我们便有了接触。本来也没有他什么事,但却像个老朋友似的围前围后的帮忙,还主动的提示注意的事情。最初我为带来的笔记本电脑电源插头与美国插座不匹配发愁,小仙知道了肯特自然也就知道了,于是他亲自出马,开车拉我到大超市去选购。他与售货员当然说得明白,但插头全部卖光了,说是最近开了一个亚洲家具展销,都需要这种转换插头,所以存货也没有了。肯特沉思了一会儿,建议我,干脆将带整流器的全根电源线都换掉,因为美国的电压是110伏特的,而我们中国是220伏特的。我想就是浪费也得买,不然电脑无法使用,于是买了一根带整流器和4个不同类型的插头的电源线,共花了50多美元,肯特也无奈的对我笑笑。回来一试还真灵,电脑可以用了。但不到40分钟,突然断电了,插头不发热也没有异味,我以为是墙上的插座出了问题,我换了一处依然没电,用台灯一试,结果有电,我断定是新买的连线出了故障,又得麻烦人,实在不好意思,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告诉小仙。结果肯特说没有关系,我们去退换,他说在美国是无条件退货,只要有收据,什么也不用说,就可退货。于是第二次去商场。此次我带上了原装的全套电源线,肯特一看,说是110伏特和220伏特兼容的,根本不需要更换整流器,出问题是因为110伏特的电流不够,整流器烧毁了。他建议先到电脑商店买插头,买好再去退那个电源线。在电脑商店很容易地解决了,但也得买一个包装的4个不同类型的插头,他调侃地说,这下好了,你到世界任何地方都没有问题了。他又自告奋勇的替我去退了货,将钱如数交给了我。在回来的车上我告诉他两次买的都是中国制造,他开玩笑的说,现在在美国很难买到美国货,什么都是中国造,就连老婆不也是Made in China(中国造)吗!我们后来与杰克逊谈判签署文件,他都应小仙之约到场,怕我们因为不谙英语,在字里行间里吃亏。其间还两次请我吃饭,一次是吃中餐,一次是吃地道的美国饭,都是他请客。今后还有一个多月,我们的友谊还要继续。

偶遇安德鲁.怀斯

  去亚特兰大参加完珍妮女儿的婚礼,第二天乘坐杰克逊的车返回格林斯巴勒,路经一个叫格林威尔的城市,他将车开到了该市的艺术博物馆,想带我随意看看。在美国博物馆都是免费的,我们自己开门进去,静悄悄地没有人。经过一段昏暗的小走廊,看到迎面墙上有关于怀斯的招贴,在台子上摆放着怀斯的几本画册,继续前进,碰壁左拐便是个展览大厅,迎面突然映入眼帘的是怀斯的水彩画。我惊呆了,不敢相信是真的,我认为肯定是印刷品,我急切地问工作人员它们是印刷品吗,回答“不,全部是原作,这里是美国第二大收藏怀斯作品的地方”太出乎意料了,让我大喜过望,总共有30多幅呀!1996年组团访美,我就渴望看怀斯的原作,但近一个月的行程只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到一幅《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我怀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美国。此次来美国,就在格林斯巴勒也没人知道或提起这里有怀斯的原作,而今却被我这个远方来客不期而遇了,实在是太走运了。因为是下午,快到关门时间了,我不顾一切地读画,其中有著名的代表作,也有从未见过的习作,习得不少技艺。我看到了他轻松但强有力的用笔,以及惯用的灰色和墨绿色,一切都是那么动人,他的用笔和用色只有在原作上才能正确判读。怀斯真真是个天才。

  有了这个奇遇,我就可以说,此次到美国“不虚此行”了。

  可惜的是时间短暂,只能粗犷的浏览;另外我虽然带着好相机,但不准拍照,没能拿到宝贵的资料,都让人深感遗憾,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再来细读,并设法搞到资料。

赶画肖像

  在准备开幕的这些天里,虽然客人不多,但也陆续有人来,我的画还没有挂到墙上,但却感动了不少人,其中有的人非常想让我为他们画肖像,我暂时还不知道该怎么做,比如如何计费以及肖像权等。问了杰克逊,他说肖像权在画家。他的画廊里也有画家画肖像的价目表。我也想赶画出新画扩大影响于是接受了第一个肖像。是一个女青年。我说真人做模特最好,但时间很长,不方便,可以使用照片,但必须由我亲自拍。第二天下午2点,由她父亲和男友陪同准时来到展览厅,新穿了件深红色的连衣裙,外加一个朱红的披肩,脸化了妆,嘴唇很红。

  我请她离开大厅的灯光,到窗前使用自然光,她很配合,拍出一幅有肖像感的照片,他们很满意,突然女青年有了一个双手托下巴的动作,我抓拍下来,他们更为满意,于是我以此为据,赶画出来。他们没说是定制,所以标价挂到了展览会上,他的父亲看了,非常高兴,他女儿离此有3个小时的车程,他说一定带女儿来看。

  我又赶画了第二幅《希腊老人》开幕当天完成,带到展厅,已经来不及装框了,所以用三脚架架着展出了。他的家人还没看到,他家的朋友看到也称赞不已。后来他的家人看到立即收藏了它。

平淡的不平静的开幕式

  经过努力,画展真的要开幕了,杰克逊费了不少精力,总体看他的经济实力不强,所以一切从简,比如装画框,我们知道在美国装框是很贵的,所以开始杰克逊决定中小尺寸的,装厚卡纸和有机玻璃,不装木框,直接上墙;5幅大尺寸的,考虑到有机玻璃可能不平整影响效果,决定装石英玻璃和木框。后来经朋友帮忙,他到库房自己动手挑选残次木条,结果花了3千美元全部装成木框,效果好多了。或许由于实力不强不善运作,只是自己用电脑设计打印少数宣传卡,没有再做任何广告宣传,甚至连前言都没有。最大的动作是开幕前10天前安排当地报社记者采访,文章于今日见报。另外在展厅备了冷餐,请了一位音乐家弹奏竖琴助兴,倒是很有一种美国式的文化气氛。我国驻美大使馆专程赶来的一等秘书韩红和随员张玲按时来到展厅。我原以为她们就是为完成任务而来,对我一无所知。见面后令我惊诧,她们对我研究很透,说得出我许多作品以及创作经过和有关我的不少事情。在纽约的罗虹也开了一天的车赶来了,并穿上专门带来一身漂亮的晚礼服。

  晚6点,画展在单纯清澈的竖琴音乐中开幕了,没有讲话,没有任何仪式,再加上傍晚下起了滂沱大雨,使得不少人受阻,因而也没有拥挤的人群。这种画廊式的开幕与我们在国内搞展览的大排场是无法相比的,让人有些不习惯。本市市长的到来,给展览现场带来了小高潮。因为在场的人少,挑不起气氛,省略了请市长讲话的仪式,他只是接见了我,当然,他很会说官话,说感谢我的到来,感谢为全市人民带来了这么精彩的作品,希望我在格林斯巴勒期间生活得愉快。并说此次是来看画展的,以后要安排时间正式会见,大使馆的韩红女士,也对市长讲了话,并赠送一件小礼物。在正式开幕前,一个老太太,进来果断地买下了小画《谁家红花出墙来》还表示要买下《乡村小学生》但要回去和老头商量,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好的征兆。后来因为下雨,再也没见她的身影。在后面的3个小时里,再也没人问津。罗虹说,开幕式上卖不动就悬了,让人感到有些担忧。但来者均被作品深深吸引,发出阵阵感叹声,这和在国内的开幕式上是一样的。观众不时地来到我面前,向我祝贺,表示敬佩,都说作品太精彩了。让人无法平静,说以后要常来欣赏,并且通知家里人和朋友前来观看。我事先专门准备了签字笔,然而,虽然也有些人让我签名,但与在国内大家争先恐后,前呼后拥的情况比,要平静多了。但是美国人的文化素养很高,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能力。感动人的事情还是陆续发生了,也让我感到欣慰。一名中年妇人,走到我面前,怕我不懂她的意思,用双手手指在眼睛下方上下滑动,表示流泪,嘴里连续地说:“Cry !Cry ! Cry !”(哭了!哭了!哭了!)在国内展出曾经为观众看画流泪所感动,没想到在陌生的美国也发生了同样的情景,我真的深深被感动了。一会儿又传来观众的反应:说《乡村小学生》那双眼睛太动人了,人们深深被打动了,甚至想捐款助学,同时有好几个人想要收藏。一些艺术院校和学画的人,显得更加兴奋,邀请我去讲学或跟他们一起画人体,他们要看我是如何画的!买了小画片和书的人,让我逐一签名,有的还不好意思要求,说我太伟大了。这让我记起,开幕前一天,来了一位学院的青年美术教师,非常喜欢我的画。我问他,我画得很传统,你们不觉得不合时宜吗?他说,不,他也画得很传统,他说他非常喜爱马奈,怕我听不懂,顺手在我送给他的小画片后面画了马奈的《草地野餐》我也顺手在他的纸上画了马奈的《奥林匹亚》,他半开玩笑地将纸片一举说我收藏了。

  窗外阴雨习习,室内却春意盎然,一片温馨,人们沉浸在艺术氛围之中,轻声品论,虽然没有拥挤的人群,但时时传出赞叹之声,人们喜爱这些作品,很晚才恋恋不舍悄然离去。所以可以说这是个平淡但不平静的开幕式,还是很值得留恋。主办者因为预计的观众没能如数到来,预想的仪式也没有举行,也感到有些过意不去,临关门时对我说,是否感到失望。我回答,是的,这样的开幕式,其格调与我们国内是有些不同,甚至连个前言都没有,观众都不知道我是谁。但我能理解,因为这是美国的小城格林斯巴勒。

《乡村小学生》的眼睛

  这是新近完成的一幅作品,还没来得及向国内观众展示,就带来美国。这幅画里我塑造的是一个可爱的乡村小姑娘,在幸福的读书,并不是失学儿童,只是着意刻画了一双渴望求知的眼睛,结果引起观众的共鸣,就是这双眼睛,成了沟通美国观众的桥梁。从开幕式起这张画就成了“明星”,人们经过画前都要住足观赏,热烈评论,往往还会急切地找到我,直接表达他们的感受。此幅画的创作意图完全被认知和接受,很快就传来了有人落泪、几个人想收藏,更有人欲捐款助学的消息。果真,此画成了早期被收藏的作品之一。后来,就这一幅画便召唤来了大批的观众,这又是后话。

《陕北老农》受妇人们欢迎

  到国外,面对外国观众展示我的作品,我总有一个担心,就是我所学虽然是西方绘画技艺,但毕竟我是中国人,画的尽是中国人,表达的是中国人的情感,我想与美国观众肯定会有一段距离,会让他们产生陌生感,能否会被他们由衷地接受,一直拿不准。因此我经常向来看画的美国观众提出这个问题,回答都很礼貌,说非常好,非常欣赏,没有隔阂。接着会讲出许多作品中吸引他们让他们感动的地方和技巧,证明他们所言,但我还是不踏实。

  一天我在住处客厅里准备画画,进来一位气质很好的妇人,大约有50岁,是来找珍妮的,珍妮和她的丈夫黑人歌唱家吉姆一起和她交谈,我在一旁整理素材,没有和她说话。但不一会儿,珍妮就告诉她我是谁。她听了表示很惊讶,她说她的朋友已经告诉她了。并说我的画有多么好,说了好长一段话,肯定是赞美之词,边说边用双手从额头下移到颧骨又到下颏,眼睛做着不同的表情,我猜想她是表述她朋友说的,我画的人物的脸、眼睛、情感表情是多么精彩动人。可惜我仅仅听到几个赞美的单词,连不成完整意思,她再三表示一定去看我的展览,于是我送给她一张名片,看到那上面印着的《耄耋老人》尖叫了一声,又立即用手将嘴捂住,嘴里又说个不停。为了让她有更好地了解,我拿出4张小画片《秋趣》《农家庭院》《静物-秋实》《陕北老农》给她看,又爱不释手,当我告诉她可以选一张相送,她毫不犹豫地选了《陕北老农》并请我签名。她拿到签了名的画片,显得异常激动,双手合掌夹着画片如作揖般举到胸前,然后低下头说出了一个我能听懂的词Honor(尊敬、荣幸之意)这多少可以印证,我的作品与外国观众真的没有隔阂,他们真的可以由衷地接受,很让人欣慰。后来知道她也是歌唱家,是来找吉姆一起去演出的。说不上哪天真的会在画廊再见到她。

一位绅士哭了

  今天珍妮从画廊回来,讲述一些简况后,好像是突然地想起来一件事,告诉我,今天来参观的有一位绅士,被画感动哭了。我问先生年纪有多大,她说60上下,我又问是哪幅画,她说是老人,用手比划脑后有东西的,但我还是没有确切地明白是哪幅画,明日邀请翻译小仙一起谈事情,我再问个明白。开展以来,已经有两个人被感动哭了,最少进一步印证,艺术是不分国界的,作品中的真情,会被不同国籍、不同阶层的观众所领会。异国他乡遇知音,这让我兴奋,也为之感动。不知道这位绅士是否还来,是否能见上一面,我真的很想听他讲讲他的真实感受。

一个希腊人的生日聚会

  在画展开幕之前,有一天夜晚,一个希腊家庭要借用画廊举办生日宴会,珍妮让我参加,说还有希腊音乐家当场演奏希腊乐器,很值得看,还可以品尝希腊食物。而杰克逊去了州府,不会到场。

  天渐渐黑下来,人们也三三两两的陆续到来,有男有女,有老人,有孩童,当然最活跃的是妇人们,她们到来的时候几乎都要带着自己做的拿手的食物,自带器皿盛装,很快在几个台子上就摆满了各式坛坛罐罐,有主食有副食有水果有饮料,而且很讲究色彩搭配,感到很红火很漂亮。孩子们围前围后,很渴望立即吃到这些诱人的食物,但不到时候是谁也不能吃的,所以只能围着桌子转。过生日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他要最后到场,因为人们设计了几个程序,要给他一个“惊喜”一个是他到来之前所有的来宾都要藏起来,他来到大家再出来,很有点故作儿戏的味道。第二是有人悄悄地将他的老爸从希腊接来,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这倒很有趣味,事先人们都津津乐道,我怀疑这么公开的事,主人真的会不知道?

  音乐家提前到了现场,就一人,坐在墙角,演奏一种很像新疆都塔尔那样的希腊弹拨乐器,曲目自然是希腊的。一会儿,在外面放哨的人匆匆忙忙跑进来,让大家藏好。人们就像儿童藏猫猫,躲进了内屋和展墙后面,音乐家也不例外。只有我这个外国人以及2个工作人员留在厅里。寿星进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四周看看,突然大家嚷着从后面冲出来,与他握手拥抱,向他祝贺生日。但他老爸的事却没有按原计划实施。我发现一个形象很生动的老者到来,抢拍了几幅照片,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寿星的老爸,他事先到场了。

  主持人主持大家唱了生日歌,就可以自己动手吃东西了,这最让孩子们开心,其中一对4、5岁的双胞胎小男孩,一式穿着红色短袖衬衣,满地互相追逐打闹,非常可爱,我也适时的拍下了他们,以便作画。

  在这段记叙里,必须说到我的画。

  作品已经由杰克逊点收了,但还没来得及装框,摆放在一个台子上,平时来人就捡重要的作品翻开看,凡是看过的人无一不惊讶。今天的希腊人又有了新的发现,认为其中塔吉克人形象和装束有些像希腊人,我告诉他们,我听塔吉克人自己说是希腊人后裔,当他们看到我画的《母与女》母亲穿的戴勾的长筒靴时,他们甚至有些震惊,因为希腊人就穿这个。这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由于杰克逊不在,珍妮也没有跟我说,他们派了一位老妇人看管我的作品,任何人都不能靠近和触摸,就是我亲自展示给人看,她也在旁守候,我才发现了她,所以临近结束我向她道了谢。

  我拍摄他的老爸资料,赶画出来,放进我的展览会,由于晚了,没有装框,杰克逊将它装上硬卡纸,放到一个三脚架上参加展出,很快就被这个家庭收藏了,这表明参加了生日聚会我还有了额外的收获。

养老院的老人也知道我

  随着展览的进展,我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知。

  一日,珍妮对我说,她做了一些菜,准备给她老爸送去,她父亲是位91岁的老人,独自住在相当于中国养老院的地方,美国称什么中心,她问我是否乐意随她前去,我也想看看美国的养老院是个什么样子,于是便随她一同前往。珍妮开车,转过几个街区,便到了占地很大的一个院落,没有高墙,仅有开放式的低矮栅栏环绕周围,草坪碧绿鲜花盛开,一座灰色的二层楼宇坐落其中,环境十分幽雅宁静。

  停好车,来到大门前,珍妮用手提电话招呼父亲来开门。很快老人就到了我们面前,互致问候便随老人进门,老人住在一层,到他的居室经过一条走廊。走廊很宽敞,很像我们筒子楼的大走廊,这便于值班的护理人员监视每个居室的门口,因为这里住的全是60以上生活需要照顾的老年人。进到居室,方知这不是筒子楼,而是设计得非常现代的单元房间,珍妮的父亲一人住着3居室,厨房、卫生间、客厅、书房一应俱全。房间以白色为基调,明亮宽敞舒适。因为没有翻译,我只了解个大概。老人住在这里也是要交费的,一个月大约1千美元。但他每月有3千多美元的来源,生活非常安定舒适。

  告别出来,在走廊有几位散步的老人,有的还骑着微型三轮电动车,其中有一位老妇人,正扶着一辆类似婴儿学步的四轮小车蹒跚着走过来。珍妮的父亲向她介绍我是来自中国的画家。令我惊奇的是,她立即说道“我知道你是位非常伟大的画家,你有非常精彩的水彩画”!又说可惜身体情况不允许,不能前去欣赏,非常遗憾。我很受感动,将随身带来的名片送给她做纪念。她很满足地又蹒跚着离去了。这些未曾谋面的老人也知道我,让我感到惬意,感到欣慰,感到快乐!

先生 兄弟 教授

  我住这家女主人是珍妮,白人,对人诚恳热情,肯于学习。我到她家近半个月,虽然有时说起她丈夫,因他在外地,一直没有见到他本人。去亚特兰大参加她女儿的婚礼,才得见这位男高音歌唱家珍妮的丈夫吉姆,没料到是个黑人,来自南美岛国牙买加。婚礼之后一同回到格林斯巴勒他们家。

  第二天,珍妮第一次把我和他留在家里,我估计是让他照顾我吃中午饭,因此走的时候没有像往常那样告诉我“午饭在灶上”。我和他简单交谈一两句话,我便去客厅画画,他老兄好像也没什么事做,就到另一个小厅看电视。临近中午他困了,回到他的卧室睡了。到了下午2点,我饿了,但却没有动静,直到4点珍妮中途回来,才发现丈夫在睡觉,她什么也没说立即准备午饭,完毕让吉姆来叫我吃饭,本来他们与杰克逊一律叫我维兴,表示亲切,今天吉姆有点歉意所以改称先生,以后就再也没有怠慢过了。

  他来自第三世界小国,和我交谈过,他很不喜欢欧美发达国家,他用平衡这个词,并配合手势说亚洲,印度,中国与牙买加平衡,而欧洲和美国与这些国家不平衡,说中国最近有代表团去牙买加,受到**的接见等等,在世界上他最崇尚3个伟人:列宁、****、甘地。由于和我说话太费劲,虽意犹未尽,也只好停止了。但当罗虹的到来,他可遇到了表达的机会,加上罗虹的美貌,非常乐意与她攀谈。说牙买加政府如何,与中国如何,他要为牙买加做些什么,想要去改变现状,想给牙买加创作新国歌等等,说的罗虹非常反感和不耐烦。不但如此,后来我听他见人必讲政治,每讲必然提到中国,不知道他出于什么心理,是由于第三世界的不平等遭遇,还是中国的发展,或许因为家里住进一个中国人?总之弄不清楚。罗虹临走说,多亏你英语不行,不然可就糟了,他会天天和你讲政治,此人这么爱讲政治,真少见。打那以后,我们曾经互相问过年龄,他生于1942年小我两岁,随之他改口叫我兄弟(Brother),时而叫亲爱的兄弟(Dear Brother),当他亲眼看过我做现场示范后,他就喊我教授。总之是向我表达一种友好的情感。或许因为我是艺术家,我的艺术受人盛赞,为我的到来感到些许自豪,无论如何,表示对中国人的友好确是无疑的。

我要写《关维兴的故事》

  现在轮到说女主人了,虽然为时尚早,但也该说说了。

  我从底特律打电话就是珍妮接的,她一下子就喊出了我的名字,我当时感到她很机灵。到达格林斯巴勒被安排住到她家。她家坐落在一个小区,4家一栋两层小楼,她家是31栋B单元。楼上3间卧室,按西方习惯,有3处卫生间。我的卧室自然也在二层,给我一个专用卫生间。楼下是2个厅以及厨房等等,全铺长毛松软地毯,所以行走不会有声响。听她说,做过小学教员,教过音乐、美术、英语、数学。由于丈夫是音乐专业,珍妮也非常喜爱音乐,自己喜欢唱歌,还不时的为丈夫创作新曲目,每天早晨会在自己房间用电子琴练唱,厨房放有一台收音机,做饭时播放音乐,我听她播放过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等名家名曲,她说非常喜欢贝多芬。每天开车去画廊,在车上放听他丈夫的光碟。一天还给我送来一个收音机,让我收听音乐。她的黑人丈夫是牙买加人,年轻的时候来美国留学学习音乐,他们在美国相识结婚,有3个孩子,老大是男孩生于美国,而后夫妇带儿子移居牙买加,所以老二,老三,这一女一男均生于牙买加,现在全家生活在美国,但孩子都远离父母在外地,她的女儿就是我刚到她家不久结的婚,珍妮还带我远赴亚特兰大参加她女儿的婚礼。珍妮现在退休,在画廊帮助杰克逊做事,他们二人是好朋友,都是素食主义者,素到连鸡蛋都不吃,杰克逊的小女儿刚5岁,看到食物也会首先问有鸡蛋吗,如有便拒绝食用。

  自从我住进她家,便担负起了照顾我的责任,每天做三顿饭,虽然食物的味道我恨不习惯,但必须感激她。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的房间里鲜花不断,她房后栽种着花草,定期有人统一管理,只要开出鲜艳年的花朵,她就会剪下几枝插进花瓶,送到我的房间。由于他丈夫经常去牙买加谋事,家务就由她一人承当,但她非常快活,说她喜欢做家务喜欢驾驶。

  住在她家,其实我没有帮她做什么,语言障碍不能深刻交流,但是由于画展的成功,以及观众对我的尊敬和热情,深深地打动了她。在光碟热卖中,她自己也“抢购”了一套,并让我签名留念。进而提出要写一本《关维兴的故事》,到目前,我尚不知她是否动笔,但她的想法已经确立确是无疑的了。

教珍妮做中餐

  一天,翻译小仙对我说,关老师,您应该为自己准备点吃的,免得珍妮外出你饿着。刚来不久,小仙曾经送给我4包韩国生产的方便面,还真的派上了用场。那是刚到珍妮家不久,人不熟厨房里的一切也不熟,甚至如何点火如何煮开水我都不清楚。突然一天珍妮告诉我,她要去亚特兰大操办女儿的婚礼,由于语言困难,我大概知道过几天杰克逊将带我去参加婚礼,这几天我将自己留在家里,吃饭的事,未做任何交待,她或许有安排,但我什么也不知道,只发现在灶台上留下的一袋切片面包。傍晚,杰克逊开车送晚饭来,我才知道是杰克逊为我做饭,做的是米饭和汤,说是他妻子做的印度风味的菜饭。他家虽然也是素食主义者,但印度风味的菜汤,近似中国的口味,比珍妮的汤要好吃些。但他每天只送晚饭,其余的我自己对付,三天多的时间里,多亏了韩国方便面。于是我同意让小仙开车带我去一家亚洲食品超市,考虑到住在素食主义者家,不便吃荤,我只挑选了几样素食小食品,如豆包、黑芝麻糊、榨菜、豆腐乳等。

  第二天早餐,我向珍妮出示豆沙包,问她吃过没有,她说没吃过,我请她尝尝。她用小笼屉热好,我告诉她要小心,豆沙包外面虽然凉了,里面的馅却非常热。她吃了一口,异常震惊的说,噢!太好吃了!我又教她冲调黑芝麻糊,其实她们熟悉芝麻,家里也备有芝麻和芝麻油,但这样的芝麻糊从来没有吃过,又惊叹不已。我向她介绍榨菜,也十分喜欢。令我意想不到的,她竟喜欢吃豆腐乳。从此爱上了中国食品,几乎每天早餐都吃豆沙包和黑芝麻糊,还有一碟我教的用葱花、酱油醋和香油拌的榨菜。我还告诉她小菜在中文里的引申含义,说某事容易做叫“小菜一碟”说某人不重要叫“小菜”,懂了之后,她常常将头一歪,伸出食指,满脸不屑一顾的样子,用中文说“小菜”,非常滑稽得体。后来我教他凉拌绿豆芽、茄子炖土豆、大葱炒豆腐、西红柿豆腐汤等,她说很喜欢在中国餐馆吃过的酸辣汤,我也教她做。每到此时,她都会认真做笔记。让我感到有趣,因为我在家几乎从来不做饭,我告诉她,在中国我或许是最蹩脚的炊事员,可她却竖起大拇哥说我是最棒的。一天她按笔记独自完成的茄子炖土豆味道已经很纯正,得到我的夸奖,她兴奋地说,哪天有空她要做给父亲哥嫂等所有的人吃,要好好露一手。我们中国菜肴所以好吃,最大的秘密是“爆锅”,而美国人做菜是不爆锅的,把菜用清水煮熟加油起锅,在餐桌上自己加盐和花椒粉调味。所以当爆锅时她有点紧张。另外我提醒她,凡是爆锅都有油点飞溅到灶台、地面和身上,要及时洗擦,于是每次事后她都象中国家庭主妇一样耐心保洁厨房。不过当我离开她家回国时,心里不免暗笑,虽然每次溅到灶台地面油渍都擦掉了,但长此以往,她真的要倒霉了,她的抽油烟机肯定脏得一塌糊涂,再也不会是美国家庭式的那种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抽油烟机了,不过为了菜好吃,也顾不了这么多了。

老奶奶的泪花

  展览开始以来,虽然观众人数没法与中国相比,但他们艺术欣赏水平之高,令人赞叹,令人难以忘怀。回头观众越来越多,他们不少人表示,“太精彩了,不但我还要再来看,我还要告诉我的家人和朋友们来看”的确有的人都不知道来过多少次了,而且往往带来许多生面孔,我就这样逐渐被人认识了。温度逐渐升高。我的作品尤其是人物作品,能与美国观众沟通得如此之好,能和他们这样贴近,是我没有料想到的。前面提到有中年妇人和老年绅士,被感动得落泪,让我感动,今日这位坐在轮椅上的近90高龄的老夫人,则令我终生难忘。我是从外面赶回画廊看见她的,原本静静地欣赏作品的老妇人,见到我突然如火山爆发,以其高昂的嗓音说着没人能听懂的话,原来风湿症使她刚刚失语不久,手脚僵直变形,但听力和思维完全正常。她手臂颤抖着,用僵硬的手指点每幅画,连声叫个不停,胸脯由于呼吸紧张快速起伏着,我看了真有点害怕,我轻轻拍拍着她的肩膀,意思是不要这样激动,但她不顾一切的指着画要近前去看,我和她家人一起推着轮椅帮她逐幅观看,她几次激动得伸臂将我脖子搂住,将我的头拉向她胸前,不让我离开。由于她关节变形,动作不协调,拉得我非常难受,可又很难挣脱。这样近的距离我听见了她急促地呼吸,看清了她深沉凝重的表情,以及眼镜后面那双如《人间圣母》一般混浊的眼睛里饱含着的闪闪泪花。这一幕将永存我心底,祝福这位美国老奶奶长寿!

黑色的10天

  在国外,个人展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有两个,一是观众的反应是否强烈,这是软指标;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画卖得如何,这是硬指标。前一个标志已经圆满达到是勿容置疑的,人门对作品极度赞赏,欣赏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正如上面所描述的;然而第二个标志却让我沮丧,除了临近开幕式售出一张定价最低的小风景(2800美元)外,展出近10天再无人问津,观众欣赏的热情与购藏的冷清,形成极大的反差,非常的不正常,让人难以理解难以承受。此刻,我想到国人尤其是水彩界的朋友让我带领中国水彩走向世界的嘱托,寄予的厚望,如果真要这样灰着脸回国,我将如何面对他们,如何向他们交待?令我忧心忡忡!这沉寂的十天是压抑的,是残酷的,是令人窒息的;我食不下,睡不宁!这可怖的“黑色的10天”!

酒香不怕巷子深

  但是艺术有自己规律,沉默其实是酝酿着大爆发。人们对这突如其来的高档次艺术作品,虽然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撼,但需要冷静思考和判断,因为他们毕竟一点也不了解我,加上画廊老板根本不作什么宣传,甚至连个前言都没有,关维兴何许人也,几乎无人知晓。但他们的鉴赏力又告诉他们,这确实是“世界最高水准的水彩艺术”到来了。经过短暂的观望与等待,行动开始了!消息传来:《乡村小学生》《耄耋老人》售出了!令人惊异的是《耄耋老人》这幅50公分的小画标价是二万美元,相当于16万人民币,本想用这个价位把人“吓跑”,不想出手,但它的艺术含量,促使人们接受了这极少有的高价位,它是被我这个中国人创下的,我想应该感到自豪。

  我知道,这预示着购藏的闸门开启了,果不其然,《陕北民歌手》《拿葡萄的小女孩》《晚年》《桦树林》接连售出,势头不减。就是在我采用取消标价等保护措施,保护精品不再出售的情况下,还是卖掉20余幅。这中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一切都是被作品感染所致,人们全是被作品召唤来的,没有半点功利主义的影子,没有半点虚假的宣传,全是对艺术纯真的情感的驱使,都是闻着“酒香”自己找上门的,真的应了“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了。小城人可以出大价钱收藏艺术品,让人兴奋。我问过杰克逊,这些都是你以前的客户?他回答,不,这些人以前从没来过画廊,他惊叹道:“我也不知道这么点大的小城从哪冒出这么多出手阔绰的有钱人,真是不可思议!大师的魅力是无法抗拒的。”接着他充满信心地说,“下次你再来,他们肯定会果断出手,不会再等待了。”

二万五千美元意味着?

  《耄耋老人》被收藏,我也着实吓了一跳。我开始担心精品的流失,因为今后还有去英国的重要展出,于是我做了些预防,立即将与《耄耋老人》同档的《东北老汉》从标价2万美元改为不出售,并告诉老板,其余标高价的,不是有价就卖,若有人想收藏也一律要经过我的同意,老板点头应是。《秋趣》这幅广为人们喜爱的作品,为了它的安全,我标了2万5千美元,就是在《耄耋老人》被收藏之后,我也觉得它是安全的,没做特殊交代,然而它被收藏了!我得知这个消息,很生气老板事先不征得我同意,同时也很心痛和惆怅!决定改变主意不卖了。但听到了收藏者的情况,我又深受感动,不忍心收回,同意被收藏了。原来收藏者是大学老师,不是富人。为了这幅爱不释手的画,夫妇俩先后到画廊到画前5次之多,反复商议。最后下决心说“我们知道,如果此次错过了机会将会后悔一辈子!”他们收藏这件作品直接影响了他们购买新房的计划,必须修改原来的分期付款的安排。因为除了2万5千美元的定价,还要交百分之七的税,也就是说他们要拿出22万多人民币收藏这幅画。可以说惊心动魄,令人感动!

  这让我想起1999年,广州嘉德拍卖公司看上了这幅画,要我参加拍卖,我一直不同意。我对他们说,现在国内水彩艺术市场不成熟,人们认国画不认水彩,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但他们执意要拍,三番五次地动员我,无奈交给了他们,结果8千人民币的底价,冷落一旁无人问津,最后退还给我时,还要我交纳1千元的手续费。如今未经竞价就被人以如此高的价格自然地买走了,好大的反差,好玄妙的结果,我真的一点也不明白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英语词汇也丰富

  初学英语,知道英语的词汇里连哥哥弟弟都分不清,叔叔伯伯舅舅姑父更分不清,特别是对“好”的表述,反反复复就那么几个词,觉得太贫乏。然而经过此次在美国的展览,改变了我的看法,原来英语词汇也丰富。事情是这样的:在美国凡是画展的展厅,都设置有签到簿,顾客可以自愿留下自己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最后有一个小空格,可以写一、二个单词和简单的句子,表示观感。几年来,这个画廊已经保存了数本这样的签到簿,但很少有人留下观感。待我的展览开幕之后,则大为改观,观众几乎人人都争着写观感,写满了赞词,很少有空白,而且尽量不重样。当我离开的前夕,珍妮为我摘录打印了200多条,在这热情洋溢的简短留言里,表述“好”的赞词竟有20多个,英语词汇确实很丰富:

  wonderful            惊人的,精彩的,奇妙的。

  Beautiful             完美的,高明的,棒的。

  exquisite             优美的,高雅的,精巧的。

  fascinating            迷人的,消魂夺魄的。

  fabulous             惊人的,难以置信的,寓言般的。

  fantastic             奇异的,异想天开的,难以相信的。

  Breathtaking           激动人心的,惊人的。

  excellent             卓越的,杰出的,极好的。

  absolutely            绝对的,纯粹的,完全的。

  outstanding           杰出的,凸出的。

  stunning             足以使人晕倒的,极好的,极漂亮的。

  magical             魔术般的,有魔力的,不可思议的。

  superior             优越的,优良的,在上的。

  gracious            优美的,雅致的。

  amazing            令人惊异的,惊愕的。

  master             大师,能手,精通的,熟练的。

  great great great !!!     伟大的,美妙的。

  perfect             完美无暇的,极好的。

  extremely            极端的,极其的,非常的。

  marvellous           奇迹般的,不可思议的,极妙的。

  splendid            壮丽的,辉煌的,灿烂的。

  brilliant            才华横溢的,耀眼的。

  另外也有简短的优美的句子,比如:

  A language  we  all understand-amazing.

  Absolutely wonderful work. So very real.

《耄耋老人》是我的“绿卡、通行证”

  此次访美,为了方便交流,出发前印制了名片,在名片的背面选印了一张小水彩画《耄耋老人》以证明我画家的身份。没有料到,这幅小画成了我的绿卡、通行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在美国,会见美国人,介绍你是什么大官什么大款,他们并不在意,但当得知你是画家(Artist)便立刻另眼相看,变得友好热情,特别是每当看到这幅《耄耋老人》,往往会惊讶地喊出声来:哦,上帝呀!接着便会表示极大的尊敬,热情地与你交谈,为你开创方便,大多数人会礼貌地索要名片,甚至让我在上面签名。表示会尽快浏览我的网站、前去看我的画展、收藏我的作品!这些美国人当中有机场、商店的普通工作人员;有银行家名演员;有音乐家和诗人作家;有画家和学习艺术的学生;有社会名流如律师;有农场主和牛仔;有旅行者和医生,无论什么身份,喜欢这幅小画是共同的。

《耄耋老人》获大奖

  展出后期,正值美国举办第85届全国水彩画展,得知此消息,杰克逊动员我参加,说参展会扩大在美的影响,还有可能加入美国水彩画协会。而且,我的作品现就在美国,杰克逊又积极帮忙一手操办,不用我费事,所以我答应试试。研究送哪幅作品,我说《耄耋老人》比较合适,因为它已经被人收藏,永留美国,另外画幅较小,送退都方便,不必往返于中国。但它拥有权已经不属于我了,需与收藏者商量,此事当然由杰克逊出面。收藏者是一对老年夫妇,起初老人家不大同意,说一旦入选就会长期在外展出,由于年事已高,怕再见不到了。杰克逊告诉他们,如果参展,其收藏价值就会提高,假如还能获奖,这件作品的收藏价值将要大大提升,是非常有意义的,最后老人欣然同意了。先向展览会寄送作品幻灯片参评,很快得知顺利入选,并告知要相隔一段时间,再送交原作评奖,此时我访美期满,没来得及知道最终结果就启程回国了。回来不久,便得到了好消息:《耄耋老人》获得了大奖,名为“前总统奖”该,奖项设立于1921年,每年只有一名获奖者,今年是第85届年展,我便是第85名获奖人,奖金1105美元。我看奖金带有零数,恐怕它的设立会有什么说词,但现在尚不得而知。就这样,作为我的通行证的《耄耋老人》又获得了全美水彩展的最高奖,它将在美国主要大城市巡展一年。我想收藏者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不会无动于衷的!

星期天的“DEMO”(示范)

  随着对展览热度的升高,观众逐渐增生了一些想法,我发在留言簿上,突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Demo”字样,这是英语单词Demonstration的缩写,意思是要求做“示范”,居然有的在一页上就有七、八处之多,可见人们迫切要求之迫切。于是杰克逊找我商量,能否作作表演,我想当众画人像,非常没有把握,一旦失败,后果很不好,所以开始没有答应。随着观众呼声越来越高,我只好答应试验一次,定在星期日展览馆关闭的时间,模特和观众均由杰克逊物色和组织。因为场地限制容纳不了很多人,采取事先报名筛选,定下近二十人,每人收取20元的费用,说是给我的。一位非常有声望的70高龄的老律师戴卫愿意为我做模特。老人家具有美国式的诙谐,当他看到画面上有一处没有画完的地方,呈现一条白色,弄不清表现的是什么,他便去来一面小镜子在自己脸上仔细寻找,逗得大家哄堂大笑。表演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进行的还顺利,遗憾的是,二个小时的时间太短,加上回答大家的提问,四个步骤只进行到第三步,没有展示完全,也没来得及签名,我答应下来继续把他画完,因为基础还不错。但大家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激动的议论。说:“我们真的很幸运,能亲眼看到大师的表演,终生难忘。”一对青年人,现向画廊讨要了两张空白纸说“你是我们接触到的最好的老师,最伟大的画家,我们有很多感受,有很多心里话想对你说,那个小格子写不下,我们要把这张纸写满交给你”受他俩启发,不少人都找来纸张,不再受小格子的限制,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总共有写了几十份,这是美国观众留给我的珍贵礼物,后面开辟的一个章节《我的模特与学员们》中将选译几份供大家欣赏。

  在场有一位很有资历和风度的老妇人,对着我激动急切的说了很长一段话,我请翻译及时翻译几句给我听,但翻译说,妇人太激动连续说个不停,无法插嘴翻译,直到她一气说完,说到动情处还哽咽了。后来翻译只择译了这么几句:“先生你的作品太精彩,人也非常伟大,我有满腹的话想对你说,但又不敢说出口,怕说得不准确,损害你的伟大形象。我想说,先生你不属于中国也不属于美国,不属于北京也不属于格林斯巴勒,你属于全世界,你是世界艺术的主人!”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以后6周时间里,连续表演了6次,大家恋恋不舍地相互拥抱告别,相约下次再来。

我的模特与学员们

  美国人热爱艺术,除了鉴赏程度颇高外,对于画家的尊重也是令人感动的,一些社会名流乐于为我做模特,便可作个佐证。六次表演画的六位模特,分别是70高龄的老律师,80多岁的老芭蕾舞蹈家,老教授,艺术学院的学生,为我写报道的90高龄贾老伯,也作了我的模特,作品完成,假若喜欢他们还会自己出钱收藏。

  我原以为那些强烈要求我现场作绘画表演的大概都是艺术院校的老师或学生,但时值暑假,学生们都走掉了,于是来者大多是中老年人,而且以女性居多。他们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看我作画,边作笔记边提问题,那份虔诚,让我非常感动。当他们亲眼看到一幅作品的诞生,都异常兴奋,纷纷留言,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摘引几段:

  1、这次表演是一个绝妙的经历,表现了画家的思想和艺术才能。我惊异于唰唰的大笔怎么就能创造出一件美妙的作品。我的印象是,画家的情感浸透在了作品中。

  2、令人惊异!看着一步步地划到最终的作品像是着了迷。指导和评论说明非常有用和有启发。非常感谢表演。

  3、精彩的表演----非常激动人心、自如和流畅,即使在小块和细节也是如此

  4、亲爱的关先生:

  非常感谢让我们分享您的令人惊异的美轮美奂的才能,我将永远珍藏这次经历。我非常欣赏您对色彩的理解和激情。您帮我认识到做一名勇敢的画家是多么重要。非常非常感谢。能为您做模特我感到非常幸运,您的心灵将永远为我的艺术闪耀。

  5、----很鼓舞人,我也想画了!

  ----令人惊讶的色彩和色彩融合

  ----准确的素描,谨慎但是自如松活,而且快捷,再说一遍,令人惊异但又非常本质必要的基础

  清再来一次----我可以每天看你表演,并且每次都能学到东西

  6、观看您表演真是一种莫大享受。你的幽默感是世界性的,你的绘画也包含了如此的快乐。它让我有一种冲动----马上回家去画水彩(我是搞油画的)。

  非常感谢!

  7、我从来没有见过用如此微妙的方式如此大胆地使用色彩。让颜料和色彩互相反应---(不说它了,让它保密吧)---是如此胆大。您让我的心灵在歌唱----谢谢!

  8、关教授对于水的使用和色彩的使用我简直都入了迷。很荣幸见到他并有机会看他绘画。不胜荣幸!

  9、您的作品都是从您的心底流出,令人叹为观止。通过一双双眼睛道出了,人类的内心世界,具有灵性的光线照亮了那树木、人物和动物。我深深感动得流泪,为那些为生命和劳动---万物中心——之美带来荣耀的画作。最深切的感谢!

  10、这三个小时是我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之一。非常感谢您极具才能的示范表演。在Greensboro能见到您我们真是好运气!请再来!

  11、愿您在美丽中徜徉,您已经做到了!

  亲爱的关先生,

  您的艺术作品极其高雅---被您演绎成为了一首首诗!

  我想能够静静坐下来仔细端详每一幅作品----每一幅都包含着人性中的如此的美丽,不管是小孩还是年长者。

  衷心向您的深情致意,衷心感谢您的作品!

报纸专访

  在筹备展出的日子里,一天,当地报纸的记者来采访我,他进展厅正值我与杰克逊和珍妮在吃中午饭。他是该报文艺副刊的记者,此次采访的文章要在9天以后见报,刚好是画展开幕。他本人也是画家,来时还随身带着一幅小自画像。我的作品还没有装框,摞放在一张大台子上,只能翻看少数作品让他了解个大概。由于他也画画,准备的问题很专业,且具西方的格调,他的问题还没有完全提问,就已经觉得很充实,急忙回去撰写文章去了,下面就是见报的文章:

  对事业充满激情的水彩画家

  来自格林斯巴勒的报道----

  最近一个周六的下午,当我走进格林斯巴勒的Ambleside画廊时,我感觉仿佛置身于一片雅致的艺术绿洲。异国情调的画作布满了墙面,附近安放着一架三角钢琴。其间,画廊老板Jackson Mayshark正忙着准备最新的展览,展览于近日开幕。

  Mayshark告诉我,为了此次展览他已经筹划准备了长达三年的时间。这次展出的是中国最伟大的水彩画家的作品,来格林斯巴勒是画家第一次到美国举办个人画展。就在此时,我看到了画家的背影,个子矮矮的,穿着随意,正在用着午餐。

  他就是关维兴,被认为是中国国宝的66岁高龄的画家。

  我同关先生进行了交谈,在两位翻译(Wang Ling Jacobsen 和Zhong Xian Godfrey)帮助下,我才跟上了关先生急速的普通话。但是,我不需要任何翻译协助就可以感受到他对水彩画的激情。他的活力和热情极具感染力。

  关先生出生于农民家庭,五岁失去父亲。他的母亲支持了他当画家的愿望。在被发现具有一定天赋并初露锋芒之后,他来到了东北的一所美术学院的附属高中开始学习绘画。

  他没有忘记他的根,他的内心在回忆并捕获着乡下生活的一幕幕情景。这一点从Ambleside画廊的作品中即可看出。当偶尔浏览那些还没有装框的水彩作品时,我注意到了他的作品大部分是头像和人物。就拿“东北老汉”来说,那位老农会心地看着观众。关先生说这位老人的哲学家般的慧眼能够看穿人世间的一切,能够看出你的心思。画家不仅完美地绘出了历经风霜的皮肤和纤细的头发,而且还抓住了老人的略带顽皮的个性。“陕北老农”画的是一位老人的侧面像,眼睛看着太阳,他的皮肤上打下了岁月的烙印,他那漂亮的胡须和闪着光的金属边眼镜都显示出了完美的绘画技巧。

  众多画种中,对于画肖像来说,水彩或许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旦有败笔很难修补。但是,关先生已经开始应对这种挑战,因为它正在努力证明水彩在中国应该享有应有的尊严和地位。他说在中国油画和中国传统画更被人看重。

  在“小卫士”一画中,画家显示了其高超的技巧与微妙的幽默: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手里拿着玩具弓箭,腰间什么也没穿,只系了一根布绳,上拴一个小贝壳。这位少年与他的猫朋友一起站在草舍屋檐下,看起来与其说是威严不容侵犯,倒不如说是聪明可爱。

  表现喜庆场面的作品,例如“苗女”,展现了关先生众多技巧,画面流畅,色彩斑斓大胆,黑、红、白、蓝相间,忠实地描绘了制作精美、闪闪发光的服装和头饰,而且,同时又抓住了人物很自然的一瞬间的情感;在“喜庆日子”中,一位老者兴致勃勃地吹奏着乐器,一束强烈的欢快的光线照亮了整个场景,所有这一切都是用大笔挥洒完成。

  关先生被认为是中国顶级水彩画家,他已经掌握了熟练的技艺,但是,我感到他依然在不懈地追求着他的艺术目标。

  他的第一次美国个展就要在格林斯巴勒这里举行。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去欣赏世界级画家如何捕获并展现人物的灵魂。

我要写一本告诉美国画家如何用心灵画画的书

  一位女作家预约访问我,说是要写一篇长一点的报导,20天后我们在展厅见了面。她年纪不大,约40岁左右,有着一双聪慧的大眼睛。她是做了认真准备的,在采访纪录本上,列有近30来个问题。当然,问题有重有轻,我回答时,有的问题一带而过,有的则被一再追问,往深处展开。可惜我没有抄录下她的问题。大概的意思有:“你的身世,你受的教育,是谁启发了你当画家的梦”“你的双亲给你什么样的爱”“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对水彩做这样的挑战”“对你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谁”“你是如何理解你笔下的人物,是如何表现他们的”“你最感成功的是什么”“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访谈进行的很顺利,作家思维敏捷,往往能捕捉到关键的环节。她非常感兴趣有关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构思的形成,也就是如何从生活和自然中发现美,讲起这些,因为那都沉在我的心底,所以我的语言也很流畅和富有情感。这都让她感动。我心里想她是作家,很可能喜欢文字形式的东西,于是我试着拿出我写的那段关于《故乡之恋》创作构想的文字,请翻译逐句翻译给她听:“自小离开故乡,许多事物在记忆里渐渐地模糊了;然而故乡的白云却牢牢地凝聚在心头,它曾带给我无尽的遐想。儿时,父母常用挑筐挑着我随他们下田,把我放在地头看他们耕作,他们并不很严格地限制我,随我在黑土地上玩耍,然而最感到惬意的是,偎进被初春的太阳晒得暖烘烘的,散发着父母亲汗气味的旧衣物上,肚皮朝天,毫无遮挡地观赏那些为我表演各种姿态的云朵。它们忽而是奔腾的羊群;忽而是翻腾的巨浪;忽而是鱼鳖虾蟹天兵天将;忽而是满头白发满口美髯的老翁;一个个活象欲降人间的精灵,不知那里隐藏着多少秘密,叫你越想越想不透,越看越看不明白,不久就会带着满腹的疑团,满脑的神秘进入梦乡。而今,凡有机会返归故里,我必定去追寻这些云朵,奢望找回逝去的梦。头顶上的悠悠白云,会立即让我头脑里产生鸣响,仿佛一股泉水在那里倏倏流淌。故乡就是白云,白云就是故乡,渐渐在我的心中锁定了。”她显得异常激动,为了更形象地表述父母用挑筐挑着我,我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带草帽的父亲在筐里挑着孩子行走的草图,她立即说,你应该把这幅画画出来。最后,她索要去了这段文字稿,进行复印保存,以便请人更严谨地翻译。临近结束,站起身来,做了一个很大的挥臂动作,并用手指捏打出响声,高声地说道:“简直太精彩太动人了,文章不写了,我决定要写一本书,这本书不是为了赚钱,我要告诉美国画家,如何像关先生那样用心灵去画画!”

执拗的作家

  作家的表态让我感动,但我也隐约觉得是否草率了些,仅仅2个多小时的交谈,除去她的提问以及翻译的时间,我们不过谈了个把小时,何以能写出一部书来,不过这也许是美国人的风格特点吧,我们不便干预。

  不久我便回国了,回国之前没有再与她接触,写书的事我也渐渐的淡忘了。可是一天突然接到作家的信函,说一定要将这本书写成;遗憾的是对我了解不全,从现在起她将连续的向我提出问题,希望我能予以解答。为了照顾我繁重的创作,让我一个星期回答一个问题也无妨。除了她的问题,其他方面的材料,比如外界对我的报道、有关我的传略、我的家庭、双亲对我的爱、我从艺的感受、我用第一人称写的材料,特别是我对创作的思考,凡是有关我的她都喜欢。我想这是写我的书,尽我的力量吧,别弄得不成样子,所以我答应了。虽然我知道是不小的工作量,但还是没有想到,一下子就列出了36个问题,够我半年回答的了。当她收到前几个问题的英文稿后,越发激动和充满信心,接着又提了11个问题,说道:我的回答让她震惊,这本书一定会震撼美国读者,全书将开八章,纲目很快就会列出。另外得知,杰克逊准备为我出版的大画集,很可能用这位作家的文字,一篇文章两处使用,看来还得做。

  此书真的在两年后,以画和文结合形式出版了,编辑就是米歇尔和杰克逊,书名为《如首首动人的诗——关维兴大师水彩作品》集。在书中,除了印制80余幅水彩作品,大量的篇幅是我对她提出的近50个问题的回答,看来她还真的喜欢我写的文字,这是后话。

热心的贾老伯

  在展览开幕式上,有一位中国老人很惹人注目。他白发童颜,精神矍铄,两眼炯炯有神,举止斯文,一会儿凝神观赏画作,一会又仔细倾听旁人的议论,但他自己却很少言谈。原来他是曹禺的学生,戏剧艺术家、评论家,名叫贾亦隶,年九十高龄,由女儿驱车自州府洛丽远道而来。在洛丽有个华人社会团体,老伯和女儿均属于该团体,当即就邀请我能去他们那里讲演。一个星期天我应约到了那里,作了二个多小时的讲演,放映了70余幅幻灯片,以说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创作意图和体会,观众都很振奋,说没有听够,希望我再去,老伯自然在场。一个多月之后,我从西部访问回来,我又应邀到了那里,为那里的画家和爱好者做现场人物写生表演,为我做模特的正是贾老伯。相识之后,老伯多次中肯地对我说:“我九十多岁了,一辈子没有看过这么好的画,我只有一句话评你,就是登峰造极!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这是所有中国人的荣誉。我决定要写你的文章在报上发表”又说:“我们中国现在强大了,再没人敢欺侮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要团结在一起,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强大。”老伯说到做到,很快就拉出了文稿,并发表于美国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附录如下:

  中国水彩画大师关维兴在美风华录

  五月的北卡,气候温和,青绿铺天盖地,最是怡人的季节。这时中国大陆来了一位水彩画大师关维兴先生。他被邀来美举行画展一月,自五月十九日至六月十九日为止。于是北卡绿堡道上行人不绝,都前往争睹他的水彩世界。

  关先生在美国举行画展这是第一次,但他的大名早已传遍美国。当一九九0年,他的《乡情》画稿即被美国爱好艺术人士收藏,并在美国举办的“现代艺术作品展”中展出。

  美国艺术学者汤姆评道“我虽然只看到你的几幅复制品,但是已让我意识到,你是我们当代最伟大的水彩画大师。你的每幅人物作品都是一幅可读的壮丽诗篇,每个人物的面孔都在讲述一个人类深刻的故事。”

  美国水彩画大师,高年六十多岁的卡塞里评道:“你对水彩艺术的把握,令我昏厥。我以最诚挚的心情表示,在你的作品面前,我感到自叹不如!”

  此外还有许多美国顶尖的艺术人士赞语,把关氏的水彩人物艺术作品,说得出神入化,称赞得五体投地。

  现在我来介绍关先生的生平。关先生出生于中国吉林省敦化县一个小山村的农家,他有五个姊姊,他排行老六,是唯一的男孩。自幼爱好东涂西抹,稚嫩的小手,抓到树枝或木炭块就写写画画,以此为乐,有时弄得满身污泥,惹得母亲又好气又好笑。日本战败投降后,他已八岁才开始上乡间小学读书,由于成绩优异,不断升级,而绘画的爱好也随之得到发挥。

  一九五五年,他十五岁,从未出过家门。由于一个偶然机会,在一个大同学的带领下,去到哈尔滨投考设在沈阳的东北美术专科学校附中,由此进入了艺术之门。该校教授王盛烈先生主考,在众多考生中只取五名,他被录取了。

  进入美专附中后,开始了真正的艺徒生涯。更幸运的是第一位业师就是王教授的夫人,名教育家吕复慧女士,老师的教导像是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头脑。特别是他在野外写生实习时,吕老师对他所画的一张风景画,颇加赞美,但他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好,低声问老师时,老师说:“你日后就知道了”,过了若干年,他才了解,水彩风景画,重在“意境”。当时他所画那幅画,着重天际的地平线及阴霾的整体气氛,碰巧表现了某种“意境”,因此受到嘉奖。所以“意境”才是风景作品的灵魂。

  一九五九年,命运之神再度降临于他,他是油画本科一年级的学生,竟然破格考入罗马尼亚专家埃乌琴 博巴教授主持的油画训练班。按规定这个班只有本科毕业以上学历这才得考入。当博巴教授发现这个学员资历太浅时,原想不要他,但查阅该生考试作品时,又发现他很有绘画天才,仍然留下了他。在那里整整两年的系统学习,博巴教授把西方的绘画艺术观点和技巧,以及从前苏联契斯恰科夫体系训练,全部传授给这位得天独厚的关维兴学生,使他走上真正地艺术之路。

  一九六四年,学成回国,在鲁迅美术学院担任助教时,正要施展他所学的艺术时,忽然被选拔入伍,去了边疆高机密的部队。在这八年之中,只能做些群众性的实用美术工作,从事油画创作,更是不可能的事。

  此后他又被调到北京总部服务,不甘寂寞的他,自找了一份苦差事来干,他要在军中造就一批美术骨干人才,准备以十五年的育才计划,也就是要用他三十岁至五十岁的宝贵年华,来从事这项艰巨繁重个工作。结果如愿以偿,一九九0年共有五十余人出师,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以及省级美术家协会。涌现了一批军内外颇有影响力的青年画家。这一成就得到军内外高度赞赏,为国育才,功不可没。

  九〇年代初期,他重理旧业,因在军中多年,对于油画限于环境关系,不能有所展布,故而改作水彩画。但他所做的水彩人物,因有油画的深厚基础,所以造型严谨厚重,神形兼备,色彩高雅,如所作《人间圣母》《陕北老农》《盛装少女》《童趣》等,在国内外已获至高的赞誉。英国皇家水彩协会主席沃斯先生(Leslie Worth )曾赞他说“想不到中国有这样高水平的水彩画家,他的画清新优美,每一幅画都是一首抒情诗,是天才和技巧的完美结合,已达出神入化的境界。”这样的评语,大有“刮目相看”的意味。

  一九九六年,突尼斯共和国举办“中国水彩画展”其中列有关氏十二件精品,获得极大的成功,大众盛赞他的作品是“不可思议的”,“人类几乎达不到的”,并称他为“水彩画的魔术师”。崇拜追随学画者颇众,甚至认为他的画笔有秘密,要求收藏他的全部绘画工具,并请他到美术学院讲演,拍电视专题片,以供全国爱好民众观赏。

  一九九二年春季,台北格林出版公司总编辑郝君,特地前往北京专访关大师,邀请他为名作家林海音女士所作畅销小说《城南旧事》第九版作插图,并作国际发行。关大师一听之下,认为这事有斟酌的必要,以往旧小说的插图都是绣像画,毫无观赏价值可言,同时所作插图,要受书中内容限制,很不自由,所以他当时一口回绝了此事。并且愿意为他另找画家担任此事,以免郝君失望。

  之后又接林海音亲笔来信,并附来一册《城南旧事》,盼他考虑指教。当时他接到这封信,又重新考虑,认为自己年五十岁,而林已年近七十岁,两者之间相差一个辈份,这样高辈份的人,如此谦恭邀请,实在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回信正式答允。至此他已正式承担了这部“大部头”的作画任务。但当他详读了这部小说之后,发现三十年代北京城南平民生活真实描写,作者将自己深藏的童心和老年对故乡深情的怀恋,以饱满的手笔,挥洒得淋漓尽致,使人不得不浸沉在浓浓的亲情和淡淡的忧伤之中。当他决心认真投入创作,同时也提出,为了使这些插图,发挥更广泛的价值,除了配合文字范围之外,更要有表现老北京风情的“北京风情系列”,立即赶画了五幅作品作为试验。后来即成为全书重点的《英子逛天桥》《北京骆驼队》《街头老井》等插画。格林出版公司接到这几幅作品,立即拿去参加了当年在巴塞罗那举办的国际插图大展,作为出书预告,同时得知这五福作品受到高度赞扬,报纸也大加报导。不少国家如法、德、比利时等国也为此争购版权,未出书已先轰动。因此国外出版商建议,这样好的作品只出一本太可惜了,于是将原计划一本扩大为三本,原插图三十幅,增加为八十幅,使得关氏将一年的创作时间,改为近两年的创作历程。

  一九九四年,格林出版公司以大八开三册精装本《城南旧事》,在台世界发行,并举行盛大的发行仪式,会场四周的墙面上,挂满了关氏所作的插图原作,会场主席台上,使用电脑科技将《英子逛天桥》放大制成整面墙的大画,表示发行大会的主题。是日中外嘉宾艺术界人士到贺,十分热闹。大会原有函电邀请关先生莅临参加,但当年大陆发生千岛湖事件,又因关先生的身份特殊,未能成行。会后林海音亲手装成一册摄影集邮寄关氏,他才了解发行盛况,同时也获知九二、九三、九四年,连续三年获国际插图大奖,光荣之至。现国内已有卅二开的《城南旧事》插图版本出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发行,极受人们的喜爱重视,将与文字原稿,一体流传于世。

  关维兴先生此次来美,颇受在美侨胞及艺术界人士欢迎与重视。除纷纷前往北卡绿堡一家画廊观赏其画品外,由北卡华美协会艺文中心,主办一场讲演会,恭请关氏作了一次绘画艺术讲演。关氏欣然莅临,对当前中国大陆绘画界及水彩艺术有详尽的报导,并论及他本人人像作品风格,且以幻灯机放映其大作,并加以解说,历时三个小时以上。听众极感振奋。讲演结束后,又被邀请至洛丽当地华人画家李二平女士画廊参观。晚间在餐馆招待晚宴,至晚九时始欢散。

访制陶村

  在格林斯巴勒城南一个小时的车程,有一个制陶村,分散着一百多家制陶专业户。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制作实用或艺用陶瓷。我们按地图所示访问了四五家。本想搜集点制陶人或制陶工作场面,能遇上大胡子形象就更理想,但遗憾的是,我们这样突然地造访,一般只让看展览室,而拒绝参观工作间。

  一般每家都设有一个陈列室,摆放着自己的代表作,有一家用醒目的标牌表明,他家使用中国红、中国蓝、中国白的制陶,陈列着不少成品,还居然陈列有4件中国古陶,有一件竟标明是汉代的,也不知是真是假。除此之外,不少人家都与中国有着某种联系,这也是中国文化对外的影响具体所在。他们的作品用我们中国人的眼光看,谈不上精致,但有着西方的风格,也生动有趣。

  有趣的是,每到一处,当他们得知我是画家的时候,都显得非常尊敬,特别是看到名片上印的《耄耋老人》都惊叹不已,立即表示一定要专程来看我的展览,那份尊重和渴望的目光,那种热情地赞扬,让我难忘。有一户女主人,大约近50岁的年纪,看到卡片上的《陕北老农》只问了一句话“他有多大年纪”听到我回答“70岁左右”居然流下了眼泪,由于我们时间紧,再加上语言障碍,没及细谈就匆匆离去了。

  有一家来自爱尔兰的制陶人比较开朗,不用要求就主动演示了制作大盘子的全过程,但环境和制陶人的形象都不太理想。他的作品上经常有象中国节那样的图案,杰克逊在英国多年,一眼就认出这是爱尔兰的标志,房间里的背景音乐也是爱尔兰音乐,我们的到来,让他们高兴,男人拿出长笛为我们演奏了爱尔兰乐曲,杰克逊90多岁的老母随着音乐舞蹈起来。我出示了那几张小画片,请他们选一张保留,女主人选了《东北老汉》。男人邀请我们到另一个房子去看他制陶盘的表演,当我们二十多分钟再回到展厅,我看到那张《东北老汉》已经装进一个精致的小画框里,摆到很显眼的位置,并告诉我们,他们一定会进城看我的展览。

会见郑先生

  在7月3日,美国国庆节,首都华盛顿要举行盛大庆典,杰克逊学习印度舞蹈的女儿要参加庆祝演出,当父亲的很自豪,决定前去观赏,另外也准备去会见一位华人陈先生,据说他对我非常赞赏,有意为我举办大型展览,扩大中国人的对外影响。杰克逊带我和他的小女儿兰吉一同前往,大约5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了华盛顿,径直到陈先生开的一家酒店与其会面。这家酒店位于华盛顿中国城,门面是中式的,用中文书写着一楼蒙古烤肉,二楼中国城海鲜大酒楼。老板正在等我们。见面方知他不姓陈姓郑,是英文发音很难辨清郑和陈,搞错了。这位郑先生是福建人,困难时期绕道香港来到了美国,现在已经发展得很好了,经营着酒店房地产和农场。他现在在华盛顿市政府兼有多项重要职务,是现任市长的好朋友和顾问,饭店室内的墙面上,悬挂着60年代以后几乎所有美国总统到他的酒店吃饭时与他合影的大幅照片。他盛情地为我一个人做了一支大龙虾、一大盘鲍鱼。杰克逊与女儿因为是素食主义者,吃得很简单。席间,郑先生表示了他的爱国之心,说像我这样有成就并被美国人看得重的国人,就应该大肆宣传,扩大国人的影响。他表示愿意做这件事,要在美国首都,在最好的博物馆,举办高规格的展览,而且要请到他的好友退职的某位总统介入。我将随身携带到一张名片和五张小画片送给他留念。其实他早就很熟悉我了,看到这些画片显得很激动,立即将他太太找来一起欣赏。为了宣传自己,他拿来一份记者刚刚采访他写出报纸清样,从那上面得知,他就是国内传说某年一些国家到华府献厨艺得到最高荣誉的人。

  我告诉郑先生,此次展出,一些精品保留下来没有让人们收藏,郑先生立即说到,在华盛顿展出你得让人收藏,最少我要收藏一些。

紧张的美国的国庆节

  与郑先生告别,我们驱车到白宫广场参加国庆活动。美国的国庆不像北京等中国大城市为节日的刻意装点与宣传,和平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进入大草坪的时候,要像进入机场那样进行严格的安检,特别是对照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物品检查更为严格,在平和气氛之中透着一种紧张。911的阴影在美国人心中是难抹去的,来到美国2个月里,周围许多人不知道NBA但几乎没有人不知道911。

  入场后立即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草地上成千上万的美国家庭,带着毯子或塑料布席地而卧,绚丽的阳光下,儿童在草坪上追逐嬉戏。广场临时搭建来一些舞台,上演各种风格的文艺节目。杰克逊的2个女儿都在印度演出区表演印度舞蹈,我们径直找到印度演出区,看见席坐在草地上正在化妆的这一双女儿。浓妆下的她们更显得美貌。演出后方知,杰克逊的大女儿是此表演场的主力,她已经是专业印度舞蹈家,除了表演,她还要请人做分节动作,她做普及性的讲解,深受观众的欢迎,报以阵阵掌声,所以在台下的我们,尤其是作为父亲的杰克逊,更显得兴奋与自豪。有趣的是,表演印度舞蹈和演奏印度音乐的,绝大多数是美国人。就连杰克逊也在印度生活了10多年,所以他的印地语很好,每当演奏到他熟悉的乐曲,他都会跟着一起用印地语大声歌唱。

  草地上临时开设有食品小摊,供应简易食品,这比起我国的小吃,显得太简单了。晚饭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没有离场外出吃饭,就在摊位上买的印度面条和西瓜。夜幕徐徐降下来,火辣辣的太阳隐去了,晚风习习,让游人感到无比的舒适惬意。大家等待着激动人心的时刻。七点,扩音器传来消息,即将燃放从中国进口的烟花,观众一片欢呼声。随着震耳的响声,一团团色彩缤纷的火焰在天空绽开。为了安全,焰火没在人们头顶绽放,绽放的地点放在林肯纪念碑后方,阵势就小多了。而且这么富足的大国,只燃放一次,大约20分钟,比起北京***之夜真是小巫见大巫,不过作为美国人已经心满意足了。有趣的是,在晚间的整个活动中,观众头顶上始终保持有2架直升飞机在巡逻,机翼噼里啪啦的响声,加上摇曳的强大的探照灯光柱在人群里不停的扫动,平添了一层不安。911的阴影此刻在众人心目中不会不占位置的,或许在美国近代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华盛顿的乡间早餐

  当夜我与杰克逊下榻在中国城里的一家酒店,他的女儿们都住到郊区朋友家去了。一天的奔波很疲乏,所以简单洗了洗就睡了。

  清晨,洗漱完毕已经7点半了,杰克逊说不在旅馆吃,要带我到外面吃早餐,我说好,要是能找到中式早餐就更好了。退房开车来到街上,找了几家都供应完了,我们继续寻找,杰克逊凭借他对华盛顿的熟悉,穿越许多街巷,但快到8点仍无结果,几乎所有的饭店都说过了早餐供应时间,不是关门就是早餐售空,开始动手准备午餐。没想到华盛顿吃饭竟如此按时。我突然想到,昨天来的路上还有点残渣余孽,找到2块饼干,当然每人一块,还有2个小香蕉,也是二一添作五,最后找到1只苹果,为了公平起见,也得一分为二,杰克逊开车,我来掰苹果,没有水果刀,我手劲不足,怎么也掰不开。杰克逊自告奋勇把苹果拿过去,他也必须用两只手,又不肯停车,于是用他的长腿抵住方向盘,车子继续在华盛顿的大街上开行,他咬牙用力的掰苹果,这难得的一幕惹得我开心大笑。半个苹果不费吹灰之力就吃完了,总共这么丁点儿的东西哪到哪呀,我调侃地对他说:“我们这可是在美国的首都,却只能吃乡间早餐还没有牛奶”他也忍俊不止,直到郊区的朋友家才做了补充,接上他的二女儿和小女儿,一起返回格林斯巴勒。

买冰激凌

  返回格林斯巴勒要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天气很热,阳光很强烈,就是在开着空调的车子里也感到不舒服。杰克逊开车,车上有杰克逊的二女儿,是个中学生,此次在她姐姐的带领下,也参加了印度舞蹈的演出,她上学在外地,所以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小女儿兰吉,以及二女儿的女友和我。车子从华盛顿开出,三个女孩说着她们自己的趣事,欢声笑语,但过了2、3个小时,闷热和困倦使得她们不再说话,车里气氛变得沉闷起来。杰克逊将车开进路边一个加油站做短暂地休息,大家下车进入小卖店。这时小兰吉不停地说水,水,水,但当父亲的好像没有听到,一直不予理会,而是走到一个柜台要了一杯免费的加冰自来水自己喝了起来,平时我们俩一起外出他也如此,但都会替我也要一份,此次不知为何也没理会我,于是我自己买了一瓶冰镇橘子水,我还招手让杰克逊找个杯子分些给他喝,他真的找来一个纸杯,喝起了我的橘子水。但孩子的要求仍没有得到满足,我感到尴尬。于是我对三个女孩说,请跟我来。小兰吉立即跟着我,走向一个大饮料柜子,另两个女孩有些迟疑的走在后面,我对她们说每人可以选一瓶。小兰吉选了一瓶小瓶嘴的矿泉水,两个大女孩在犹豫,我说你们一样可以为自己选一瓶。选好我欲带他们到交款台付款,途经一个冰淇淋陈列箱,杰克逊正站在那里,指指点点地说着哪个好,哪个有特点等,将孩子们吸引过去,但却没有表示购买,于是我又对三个孩子说,你们每人可以再选一个,刚要离开去交款,高高的杰克逊此时也像个孩子似的说:“还有我呢!”逗得我憋不住大笑起来,对他说你也可以选一个,同时也调侃地对杰克逊说,你们都有了,也别忘了我呀!总共十几美元,车厢里又恢复了生气,有说有笑,直达格林斯巴勒。

来自兰吉的爱

  兰吉是一个小女孩印度风格的名字,她是画廊老板杰克逊的第二个妻子生的女儿,今年5岁。长得不算漂亮,但挺可爱,只是总绷着脸不爱笑也不爱说话。因为她妈妈也上班,没人照看,所以杰克逊每次出车都带她在身边。在汽车后排坐椅上特为她加装了一个儿童坐椅。美国家长对孩子的照顾与教育,从观念上和风格上与中国截然不同,一切让孩子自理。甚至让人感到父亲太粗心,没有中国式“无微不至”。比如外出几个小时,从来想不到为女儿带点吃的喝的。我有时想起来给她带点饼干什么的,由于她们是素食主义者,许多东西都是不吃的,所以还要经过父亲的检查,看看是否含有鸡蛋的成分。在加油站附设的小食店,买饮料也要看看有没有咖啡因,每次我将这些小吃送给她,她不拒绝也不感谢,有时父亲还会争着吃。每次发车,父亲只告诉女儿我们走吧,兰吉就自己穿鞋系鞋带,父亲站在一旁不管不问,然后小姑娘自己推开沉重的车门,爬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系好安全带,我有时想帮帮她也不理会。一路上不需人照顾,到了目的地,如农场、作坊、儿童教育中心,那里往往会有狗等小宠物或儿童玩具,兰吉就会长时间自己玩,从不打扰大人的事。我们之间最困难的是语言,我的英语词汇少,发音也不准,孩子不象大人那样会判断我所言,所以基本不回答。就这样,我们常见面但却没话说。有一次从亚特兰大回来,要开6个小时的车,孩子无事就向她父亲提出要求,我不明白她要做什么,但她坚持说了好几遍,后来也带上了儿童的执拗,父亲不耐烦了,说了一声“安静!”声音不大也不严厉,但女孩就受不了了,立即安静下来,不一会儿就传出抽泣声,这是我头一次看见外国父亲的不耐烦。我无法安慰她,也不敢看她,怕她更伤心,她就这样抽泣有20多分钟才停止。孩子毕竟是孩子,又跟父亲说话了,父亲也意识到刚才的话有伤孩子,所以做着尽可能和蔼的回答。

  我对小姑娘做的一切,其实她都记在了心里。逐渐熟悉了,有几次居然提出让我给她拍照,但从来不要照片,只是很乐意的站在镜头前让我拍照。直到相识了一个半月的昨天,她来到我的住所,拿着一张打印用白纸找我,我不知道她要做什么,是让我画她,还是她要画我,还是要我重复我画的一张画,虽然她不厌其烦地解释,我仍不懂。于是我说咱们互相画吧,你再找一张纸来,这回她听懂了,又找来一张纸,我们便互相画,我画她时她还很认真地给我做模特,嘴角还时不时的露出难得见的笑容;她画我当然是儿童画,一个大头占据了多半张纸,加上小腿小胳膊,我提醒她我带着眼镜,她看看我后认真的加上眼镜,只是把眼镜腿,画到了头顶上,我笑着说不对应该在这,帮她改了过来,接着她很认真的把画错的耳朵擦掉。修改完毕,听见她大声地问珍妮一个字怎么拼写,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她在画面下角歪歪扭扭地写了一句话:You are pretty(意思是,你真漂亮或你真好!)接着她把画翻了过来,继续写了I love you(我爱你)后,还想往下写,又有一个字不会拼写了,于是再次问珍妮,得到答复后,写出了from Ran Gi(来自兰吉的),连起来就是:I love you from Ran gi(意为,兰吉爱你)。这一切都无人授意,珍妮在一旁深情地说,这完全来自儿童纯真的心灵!确实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礼物,我告诉她我会保存这幅画,带回北京,带给我的家人,她听懂了,向我点头,但仍然没有笑!

4块糕点

  一日,接近傍晚,太阳还没有下山,漫天的彩霞。珍妮和她丈夫吉姆外出参加一个趣味音乐会,我一人独自在家,整理昨天现场表演没有画完的一张画。突然听到“叮咚”门铃声,有人来了。我迟疑一下,还是去开了门。迎面站着一位白发老人,高高的个头,满脸胡茬,冲着我满脸堆笑,我也惊异的对他笑了笑。互相道了“Hello”之后,他立即问我“你是艺术家”,我回答“是”,他便将双手端着的一个大纸盘子送到我面前,里面装着4块新鲜的糕点,用玻璃纸包裹着。我以为他是珍妮的朋友,来送珍妮的,但他推送的动作和眼神告诉我,是来找我的。于是我轻声的问这是给我的?他回答是的,我不解的眼神也告诉他,我在问他为什么?他接着说:“你的作品实在太漂亮了,我们非常喜欢,感谢你来到格林斯巴勒,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水彩画!”还说这是他家学习意大利方法做的,非常好吃!如此突如其来,弄得我措手不及,慌乱间问了他一个十分多余的问题:“你看过我的展览了?”回答:“是的。”我接过礼物,热烈拥抱后,请进屋里坐到沙发上,他自报姓名,但英文名字我听不清,请他写下来,才知道他叫Gaylord Hageseth 是住在本院离珍妮家有相当一段距离的邻居。

  坐下以后我们闲聊一会,他问我在美期间可愉快,什么时候回去,什么时候能再来?我告诉他,刚来的时候不太好,现在我很愉快,因为我看到我的作品与美国观众之间真的没有距离,那么多人喜欢我和我的作品,甚至有那么多人感动落泪,收藏了那么多“中国人物”作品,认识了那么多象你一样友好善良的朋友,感谢美国观众!我告诉他,我将要去美国西部采访,下次再来肯定会有表现美国题材的作品,比如牛仔供你们欣赏。他说太好了,他很快还会来看我。说罢起身,我们再次拥抱,再次向他表示感谢。走到门口,他告诉我他去过香港,又转过身来对我说:“你65岁,我67岁。”我说那我们是弟兄了,他点头笑着离去了!

DVD卖光了 《明师画室》也没了

  在国内,我的几张《如何画水彩人物》的光盘,很受大家欢迎,此次我想试验一下,在美国效果如何?事前问过画廊需要不需要光牒活跃展场气氛,老板说可以带些试试,只是中国的VCD格式不行,得转换成美国通用的DVD格式。于是花钱请人转录了三种,每种30盘,共计近100盘。因为还带有80册《明师画室》1500张小画片,就60多斤重了,实在不能再多带了。

  展出期间,在展厅放了一个小桌,铺上白色提花台布,上面摆放着这几件东西,打印了价目表,供人浏览选购。商议定价时考虑到光盘可能是学生买,只定6美元一盘;而《名师画室》每册10美元;小画片每张1美元。观众自动交钱,无专人管理。展览开幕后,不少观众对此有兴趣,画片和书分别卖掉一些,但光盘卖得不快,因为人们不知道里面的内容。其实在开幕前我就建议画廊要放置播放设备,将光盘播放出来,这样就活了,不然人们不了解光盘的内容,不好下决心。再加上我设计光盘封面时,我为了打印节省油墨,全是以白纸为主,很少图案,三张光盘封面很雷同,有人买一张就以为买全了呢!过了一个多星期,在我的再次建议下,画廊买了一台DVD播放机,珍妮将自己家的电视机搬到展厅,光盘被播放出来了,立即吸引了大批观众,有人一看就2个多小时,然后下决心买光盘。很快近百盘光盘就被争购一空,就连我的女主人在光盘所剩无几的时候,也急忙买下全套3盘收藏,生怕自己空手。购买这些资料的大多是画家或水彩爱好者,很少有学生,因为整个展览期间,是学生的假期,学生大都走掉了。现在只留3盘样品供播放,急得不少人找画廊想办法,杰克逊问我北京能再寄些来吗,我只能回答:不能!因为无人操办。这才促使杰克逊决心拍一部英文解说的新片。日期定在下星期天,由当地电视台负责拍摄,并在全市公开播放,为我做模特的将是一位年逾80的老妪,芭蕾舞蹈家。

一部英语DVD问世

  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来看我做demo(表演),我发现这群人以中老年居多,以女性居多。美国这个民族喜欢幽默,在剧场观看喜剧演出,会旁若无人的开怀大笑,而且笑出多种风格!为了活跃表演现场气氛,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我每每也开开玩笑。比如,我会说,我们在孩童时期,最憎恨考试了,幻想着没有考试的学习生活。没想到,年过六十了还得接受考试,算我没有做到好梦,希望各位老师高台贵手!他们就会哄堂大笑,往往在我刚刚起笔时候,他们就会打趣的说,我们通过你的考试了!我也会回敬说,老师这么讨好学生,恐怕是教不出好学生的呀!他们就会笑得前仰后合。我还常说,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表演,百分之九十得失败,失败了总得找个借口下台呀!今天这笔、纸、颜料全是我自带的,已无借口好找,噢!对了,这水,失败了我会说主要是你们美国的水不好!于是又会满场的哄笑!

  这次我画的是年逾80高龄的老夫人,是著名的芭蕾舞蹈家,电视台准时到达,一部机器固定,架在我的左后方;另一部游动机器满场游动。3个小时的表演,观众热情极为高涨,问题不断,大到水彩艺术的讨论,小到你喜欢用什么笔什么颜料,如何使用?偶尔也会有人问,你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回答,小时我喜欢光着身子,手拿木炭到处乱画,往往弄得浑身肮脏不堪,当吃了大人给的甜瓜,瓜水就会在小肚子上留下道道水渍,圆滚滚的小肚子就成了一幅生动的水彩画!妈妈又气又笑,只得带着我到小河去洗澡。说得大家又会忍俊不禁。由于不停的回答问题,以及有时须等待画面干燥,电视台觉得拍得不够充分,相约下个星期再拍一次。

  第二次画的是农场男青年,也是3个小时。有趣的是,第一次的翻译是台湾籍的一位夫人,她也画水彩画,英译中较好,但中译英有时卡壳,比如水彩追求的“浑然一体”就不会翻了;而第二次的翻译是在中国南京大学毕业的美国青年,他英语词汇当然丰富到位,但对中文的理解却时常有麻烦,比如我请老师们“高抬贵手”他又不懂了,我告诉他就是多多照顾的意思,他才将大意转译过去。语言有时是个障碍,但有时也真的很有趣。

  经过两次拍摄,经过细心地编辑,一部英文的“关维兴水彩技法”的DVD就在美国面市了,在展厅里试播,很受好评,不少人订购,电视台也送给了我一盘,带回北京。电视台的人说,他们会多次全部播出,让全城的人都来看你是怎么画水彩画的!

记住马特玛·海迪

  马特玛 . 海迪(Matema Hadi )是一位中年黑人妇女,在离画廊不太远的一家“民权博物馆”工作,是馆长的助理,趁工作之余来看画。她和别人有点不一样,很随便的穿着一件很长的白上衣,手里端着一杯冷饮,所以我注意到了她的到来。进门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竟自走到画前观赏。自第一幅《渔民老王》开始到《猎人》,还没有看4、5幅画,居然擦眼泪了。我走上前与她见面,她显得很不好意思地一边笑着擦眼泪,一边用手势和语言表示“你的画太动人了!”接着她继续看画,到了《乡村小学生》前,回头看看我,没有说话,指指小学生的眼睛,又拍拍自己的胸口,自然眼睛里又涌出了泪水。就这样在她看展览的一个多小时内,不知流过多少次眼泪。当她要告别的时候,拉着我说了不少的话,可惜没有翻译在场,除了听懂几个单词,我几乎什么也没懂,非常遗憾!此时,我想到请杰克逊用我的照相机给我们留影,拍下这个流泪、真实、感人的瞬间。但她很不好意思,只好停下来,等她平静后才拍。

  后来得知,她有一个姨妈(或婶母)是美国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有不少著作,在全美很有影响,或许家族的这些文学艺术气质,也融在马特玛 . 海迪的血液里,致使她这样多情善感!让我们记住她吧!

流泪集锦

  因为近100盘的DVD早已售完,许多人只好围在播放机前观看。有2位妇人,告诉我她们已经将2个盘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现在是在看第三盘,也就是说看了2个多小时了。其中一位回过头来和我说话,又流泪了!

  一位老妇人,坐在椅子上注目观赏《高原牧歌》很长时间了,她告诉我,画里平静、洁净得象天堂,活像上帝居住的地方,嘴里重复着“Peaceful! Peaceful!”又哭了。我感到惊讶,因为我的创作意图就是塑造一个人间天堂的胜境,完全被她领会了!

  在大门口,一位要离去的中年妇女向我告别,表示对作品的极度赞赏。我感谢她,感谢象她一样热情的美国观众,我告诉她已经有不下10人流眼泪了,她立即说:“还有我,我就是那第11个!”

  至此,虽然观众人数远不能与国内相比,但看画流泪的人数开始超过国内了,真让人感动。

我喜欢那幅

  一天珍妮下班回来,告诉我今天有两个小观众在家长带领下来看展览,是两个小女孩,大的5岁小的3岁,也看得津津有味。珍妮问她们,哪幅画他们最喜欢,大女孩伸手一指说那幅,我问珍妮女孩指的是哪幅?珍妮说三个趴在湿土地上的小男孩,原来是《阳光 沃土 新人》。珍妮又问那个3岁的女孩最喜欢哪一幅,她小手一指说那幅,原来是《卫士》。两幅全是小人体,儿童喜爱儿童人体作品,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儿童无谎言,我深受鼓舞。

来自13个月小艾玛Emma的问候

  一天,有一个家庭来看画展,四个妇女带领一个婴儿,小宝宝坐在童车里。其中最年长的约50多岁,可能是婴儿的祖母或外祖母,推车并且背着装满儿童用品行囊的,肯定是妈妈,另外两位是中年妇女,身份不明。看得出,他们对充满人情味,来自大自然,来自生活的作品,十分理解十分喜爱,看得津津有味。到了要离开的时候,找到我,急切的抒发他们内心的感受,感谢我为他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给他们美的享受!提出全家人和我合影。过程当中,这个小宝贝,对我非常感兴趣,一个劲儿地对我笑,她有着一双漂亮蓝色的眼睛,小嘴长出了一颗小牙,一头茸茸的软发,带着一顶遮阳帽,十分招人喜爱!照完全家的,他们要求我单独与小宝贝合影,她那么小,我只有蹲在童车旁,完成了合影。更有趣的是,她们还以小宝宝的名义给我留言:“我是13个月的艾玛,我多么幸运能见到你这位大师!”又以全家的名义写到“谢谢你和我们蓝眼睛的13个月的小宝宝艾玛一起拍照,谢谢你让我们分享如此漂亮的大师的作品。”没有料到的是,一个多小时之后,那位祖母又来了,此次带着她的丈夫和她的老父亲以及其他两位男士,再次观赏作品,当他们再次告别的时候,这位80开外的老爷爷,对着我深情的说,你的作品太感人了,我还会再来,当我再来的时候,我希望看到我们小宝宝的肖像挂在展览墙面上!

邻居有人故去了

  住到珍妮家约3、4天吧,这天我要去画廊谈事情,珍妮开车去接翻译过来一起走,等待期间,我发现邻居A室门前的花很漂亮,而且大门紧闭,家里可能没人,门挨门很方便,于是我提着相机,几步来到花前端详、拍照。此时门开了,走出一个50多岁的妇人和一个30来岁的小伙。他们警惕地看着我,然后问我,你在干什么?我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的花真漂亮,我是从中国来的画家,我很想画它们。接着给他们看了我的名片。当他们看到名片上印的《耄耋老人》立刻被吸引了,连声称赞,立即热情起来。我告诉他们一有一个展览,过一个星期将在老城画廊展出,母亲说19开幕正式她结婚30周年,一定去参观。应他们要求将名片给了他们留念,于是他们带领我到他们房前屋后以及后院花园,看了个遍。一会翻译小仙到了,通过翻译,这位妇人告诉我,她丈夫患肺癌到了晚期,我为她的不幸感到难过。

  大约又过了一周,一天我在客厅里画画,透过百叶窗,我发现隔壁邻居,门口的车比往日多得多,不断有人进出,但异常安静,看不出有什么异常。待珍妮晚上回来,告诉我隔壁有人故去了。我问珍妮,这种情况,一般邻居和朋友要做些什么。她告诉我,可以送鲜花食品等。我说他们怎么那么安静,没有人大声啼哭,而且就在这悼念时日里,我出门遇到夫人,她都会微笑着和我打招呼。珍妮说:“美国人的习惯,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扰乱别人,比如,我和丈夫从事音乐专业,但我们不能有声音传出,不能给邻居造成不便”。确实,他们练声练琴都紧闭门窗,就是我住在他们家,也不曾感到噪音的不舒服。后来珍妮又告诉我,对过世人的最大纪念仪式,是在去世的一周左右,将逝者生前好友聚到一起,每人讲述一段与逝者有关的最美好的回忆,让已故之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老板自己提价了

  3个月的展览活动结束,我该回国了。杰克逊说你不要把画都带走了,得留下一些继续卖。于是我点了些画留给他,这些画已经标过价了,只要点清登记造册就完了。令我想不到的是,杰克逊此时一反展览开始标价时的应付态度,对不少画他都说:“维兴,这张价格太低了,得提”于是留下的作品基本都提了价。从而反映出杰克逊的信心大增,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第二部分 西部采访

  美国,这个遥远的西方国家,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很神秘,甚至还有点怪异,人长得怪怪的,语言怪怪的,行为举止怪怪的,生活习俗怪怪的。但通过我的展览,广泛地接触了普通的美国人,他们的热情诚恳和正直,大大的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让我觉得他们与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同样感到亲切。进而勾起我想表现美国风情的欲望。天真的孩童、睿智的老人、特别是豪爽朴实地西部牛仔都是深深地吸引我的题材,所以我决定走趟西部采访牛仔。经与杰克逊商议,说是个好主意,同意前去。

  汪业强一年前从加拿大来到美国,现在就职于得克萨斯州道奇城的一所大学,他刚巧计划利用暑假独自外出采访,得知这个消息,经电话联系,我们决定搭伴一起前往,于是我乘飞机来到汪业强的住所。他有一辆法国旅行车,并且已经准备有轻便帐篷、两张单人气垫床、两个睡袋等旅游用品,我来到后又用2天购买食品、防晒防蚊油、御寒衣物、地图等。还听从建议,在他们校园的草坪上演练了如何架设帐篷和给气垫床充气,便准备出发了。

  我们预计利用20天左右的时间,周游德克萨斯、科罗拉多、怀俄明等四个州包括科罗拉多大峡谷等有特色的景区和农场,搜寻有关人文、景物、人物等素材特别是最感动我的西部牛仔,为今后创作美国题材作品作素材积累。

给中国女孩取名

  临出发,前业强所在的道奇城一户美国人家,收养了一名中国孤儿,在网上选召熟悉中国文化的人为孩子取名,选中了汪业强,他却要我帮他做完这件事。我们按地址找到了这户人家,是一座环境很优雅的别墅式洋房。只有女主人在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原来他们在中国湛江地区一座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刚刚6个月,一个月以后,就要前往中国接孩子。因为道奇是牛仔城,所以他们家也经营养牛场。这对夫妇非常善良,他们已经有2个孩子,大的是女儿上小学,小的是个5岁的男孩,但一定要将这个中国女孩抚养成人,他们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一切,单独使用的房间和应有尽有的生活用品以及各式玩具,小男孩急着要这个小妹妹,就差一个名字了。孩子原有个名字叫“廉静慧”姓取自所在的“廉江孤儿院”。经过商议我决定为她取名“莲莲”,并将我的考虑告诉了她。主人很有心计,知道我是画家,要我将命名的想法写下来给她作纪念,于是我写下了这样几句话:“我们是根据宝宝的名字‘静慧’引起的联想,似乎有佛教的意味,又想到其姓为廉,‘廉’‘莲’谐音,以及莲花对宗教的特殊意义,故取名为‘莲’,爱称为‘莲莲’,既有名字的连续性,她的新任父母及家人也很容易读出。”写完在下面画了一个坐在莲花上的佛像和一朵盛开的莲花作辅助说明。最后签署了我的名字。主人非常满意,一定要招待我们吃她家自产的最好的牛肉,我们表示感谢,说等我们采访归来再品尝这美味佳肴。

遍布的粮仓

  我们西部之旅开始了。出得道奇城,一马平川,这里是美国的农牧区,粮仓和畜圈成了这一带的风景线,路旁或者村镇到处是耸立的高大粮仓以及挤满牲畜的大型畜圈,空气充满牛粪气味,与东部靠海风景秀丽的格林斯巴勒截然不同。某种意义上讲,西部农牧区的风光更接近我们中国,让我们减轻了许多异国他乡的陌生感。时不时遇到的废弃粮仓,像一座座历史的见证人矗立着,令人联想到已经逝去的开发年代。在废弃的粮仓附近一般都有废物堆放场,那里堆放着旧拖拉机、破汽车、空油桶、各种锈蚀的零部件,淹没在茂密的荒草中。这样的堆物场,不但旧粮仓边有,在西部村镇几乎都有,好像很少有象我国废品收购站那样机构和工作人员进行收购和管理,这要是在中国,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看法不一的路边雕塑

  在离道奇城不远的地方,有一位雕塑家,业强说他曾经访问过他,告诉我这位雕塑家自己的脸就如一座生动的雕塑,脸上镌刻着岁月的深深印痕,很适合做我的肖像题材,决定带我去见见。

  驱车到了那里,但遗憾的是雕塑家不在,但却一览无余地看到了他的作品。沿着公路两旁几百米的距离,布满了他成百上千件雕塑作品,倒也气魄。这些作品大部分是用废铁皮,废钢筋,旧汽车零部件焊接而成,并使用油色加以涂画,还写有一些文字注释,内容主要是政治讽刺以及怪诞故事与传说,约二、三米高。间或还有制成风车状的,叶片随风转动,发出金属的撞击声,远远看去,转动的雕塑增加了动感,就像我们中国春节庙会卖风筝、风车的货摊一般。

  据说,这样的作品,美国观众其说不一,有的认为可以,但也有人认为那是垃圾一堆,有碍观瞻,应予清除。说是这样说,但在美国是不会有人真的去清除的,因为艺术家有权展示自己的作品。

一只木桩

  车子快速的行驶在美国西部大地上,四周尽是不时隆起的沙丘以及矮小的沙漠植物,很难见到树木了,这景色与我国西部甘肃青海一带简直一模一样,有种似曾相识的强烈感觉。因此,没有什么特别引起注意的东西。突然一片像是麦田样的植物来到面前,微风下翻着波浪,间杂一些小野花,我们决定停车考察一番。业强将车稳稳地停到路边,为了安全尽量往边靠,离开路面停在了草丛里。这里地势平坦,路边有条很浅很缓的沟,可能是修路时取土留下的,已经长满了荒草,就在乱草里矗立着一块很简易很不显眼的木桩,若不注意很难被发现,然而上面手写的一行字却让人触目惊心:“爸爸妈妈,跟我们回家!”寥寥几笔,隐隐约约地揭示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悲惨事件。我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他们年纪多大,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但给这个家庭带来巨大的不幸确是无疑的。

  业强看到我的表情沉重,说不该停在这儿,不吉利吧?我摇头说,不,在国内有个说法,出门遇到白喜事还是大吉呢。我不知道这对父母是否已经顺从地随孩子们回家,还是执拗地留在了这里,无论怎样,他们还会继续带给路人以伤情,我采了一把野花野草,轻轻置于木桩前,我们又匆匆赶路了。木桩留在原地,依然默默地矗立着,依然被悉悉簌簌摇曳的荒草包围着,依然那么孤凄!它渐渐退远了,最后又淹没在荒凉的大漠中,不分冬夏,继续默默地接送着每个日夜。

  令我惊异的是,异国他乡子女们对亲人的这种招魂似的悼念方式,竟然与国人如此惊人的相似!让人深切感悟到,人类的情感处处都是一样的!

骡子先生的头发

  美国的西部,为我们展现出来一片与东部截然不同的新天地。那里的人们也与东部人们有着不同的风貌,他们更加豪爽热情。为追踪牛仔我们来到一座小镇,这里居住的人们多以开矿和放牧为生计,于是我们认识了牛仔斯坦。他50多岁,高高的身材,整天戴着一顶黑色的牛仔帽。他并不善言谈,但做事果断干练,听说他还是当地矿业工会业余话剧团的主力演员,除了饲养牲畜,还与妻子劳拉一道经着家庭小旅店。知道我是画家,热情邀请我们投宿他家,吃住全包一天49美元。

  当夜晴空万里,一轮皓月从东方大山后面渐渐升起,主人与客人都到小阳台赏月,热情的主人还备有咖啡等饮料。但女主人喜欢喝红酒,并请我喝。于是我随同她一起进屋斟酒。她拿出我送给她们的画片,我将其中那幅《秋实》画意讲给她听。告诉她这是我送给妻子的礼物,画中插花的竹篓代表妻子出身农家,山花代表妻子的美丽,而那堆水果表示我感谢她为我生儿育女。生儿育女这个英语单词我不会说,我说成感谢妻子给我孩子,她居然完全懂了,而且眼含泪花叫来丈夫,转述了这些,并用手势和表情告诉彼得,瞧!人家夫妻俩!你呢?其实斯坦早就对我敬仰有加,白天曾对我说:“你的画实在太美太精彩了,我们镇上的人决定把你收养了!我们给你房子,你将妻室接来,让我们天天看你画画。”当时我很惊诧他说的“收养”这个词,我还反问业强有没有翻错,他随后重复了一遍英语adopt这个词,说准确的意思就是收养,一点不错。此时听妻子如此说,他立即表示,把客厅摆设的那架马鞍子作为他的礼物送给我。这具他太祖父留下的马鞍子,是他家的传家宝,摆放客厅多年,共人们欣赏,并请一位画家为其画了一幅水彩写生,悬挂在马鞍子背景的墙上,这突如其来的决定,让我激动不已,也让我不知所措。想了想,我对斯坦说:“送我这么珍贵的礼物,实在太感激你了,不过它太大太重了,我无法带回北京!”她们夫妇对视着思考片刻,转身对我说,那我们换成你能带走的礼物。立即翻箱倒柜找出4样小礼物,它们是:一个印第安人用花岗岩磨成的箭头,是祖父留下的;一截响尾蛇尾巴退下的蛇皮,是祖母的;一块自然水晶矿石,是妻子的;一缕骡马的鬃毛,是斯坦的;四样东西很容易地装入了一个牛皮纸信封里。即将交到我手,妻子突然说,咳!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假如经美国海关,误将鬃毛当作女人头发,说关先生杀了一名妇女怎么办?他们说必须写证明。于是他们在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写了:“这是送给关先生的礼物,1、2、3、4……”第4个礼物特意写明:“这是我们骡子先生的头发。”夫妇双双签上了名字。现在这份不寻常的礼物放在我的橱柜里,它在不断招呼我回忆这段往事,怀念普通美国人民对我的珍贵友情,这情完全来自我的作品。绘画作品真的能成为架设中美友谊的桥梁!

脑癌患者的话

  就在彼得家庭旅馆,遇到一对带着8岁的女儿出来旅游的中年夫妇,谁会知道这看似幸福欢乐的一家人,却暗藏着悲伤。原来丈夫患了脑癌,在这生命最后时刻,由妻子女儿陪伴着再看看这世界。美国人特有的豪爽乐观的性格,让人感觉不到他们有丝毫被病魔缠压的痕迹,没有悲悲切切,没有伤感,而是尽情欢笑,花钱请彼得教女儿骑马,游山玩水,欢度每一天。交谈之中,了解到他们和其他美国人一样酷爱艺术。知道我是画家,便投来尊敬的目光,特别是看到印在名片上的《耄耋老人》更是赞不绝口爱不释手,对我崇敬有加。他因为不能到东部去看我的画展,深感遗憾。他的热情感动了我,将随身带的5张小画片送给他留做纪念。在他仔细地欣赏了这几幅作品后,情绪越发激动,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的画太精彩了,它们都是伟大的杰作,世上少有。看到它们我激动不已,你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画家,也是活着的画家里画价最高的画家。在我有生之年能见到你,我死而无憾!您的画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不仅画面美丽,而在画外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

  将要辞世之人,其言也震撼人心。

画廊城——圣塔菲

  坐落于新墨西哥州的圣塔菲市(Santa Fe),画廊云集,据说共有画廊2百多家,是美国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艺术之都,自然成了我们此次访问活动的重点。来到圣塔菲,眼前是一座有着浓郁墨西哥情调的城市,大多是像我们新疆那样干打垒式的低矮的土屋,几乎没有一座高大的建筑。然而在这些小屋里展现的确是一个个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艺术世界,毫不夸张地说,这里囊括了当前世上造型艺术所有的品种。传统与现代共存,各种风格、流派几乎都有展示。而且每家画廊都各显其能,从室内到室外,进行了别出心裁地设计与装潢,使得整座城市形成了一条独特地风景线,让旅行者流连忘返。我们也花了两整天的时间,有选择地参观了30几家画廊,第一次置身于外国的画廊群,可以说感触良深。在这里几乎找不到中国画廊的影子,只见到少有的几位不大熟悉的中国画家,真可谓凤毛麟角。

  在这诸多的画廊里,陈列有很精彩的作品,但绝少著名大师的原作。“怀斯家族画廊”可以算作最有特色的画廊之一。

画廊见闻一 怀斯家族画廊

  在城南比较靠边的地方便是“怀斯家族画廊”经营者是怀斯的一个外孙子名叫彼得。彼得自己也画油画和水彩画,墙上就挂有他的几幅小画。让我开眼界的是,从墙上贴着怀斯家族谱系表以及展卖的不同风格作品显示出,怀斯家族许多成员都是画家,特别是彼得的祖母,也就是怀斯的姐姐,她的油画肖像作品非常精彩,造型严谨厚重,笔法洒脱泼辣,色彩明快绚丽,颇具大家风范。当然还挂有怀斯之父老怀斯以及怀斯之子小怀斯的作品,自然重点是安德鲁怀斯的作品,但只有他一件原作,据说还是一个收藏者在这寄卖的,标价70多万美元,其余大都是印刷品。有价格高的仿真限数印品,也有价钱便宜的普通油印品。我们与彼得攀谈起来,得知我来自遥远的中国,他显得很感兴趣,甚至询问我到美国要坐多长时间的飞机等等。特别是在看到我的名片和几幅小画片后,给了他不小的震惊,深深被吸引了,极力夸赞,生动传神,世上少有,深厚的基本功令人称绝等等。在场的为他做人体的女模特,看到画片也激动不已,对我说:“你画我吧,我愿意给你义务做模特,不收费,你瞧我体形多么标准漂亮!”说着摆了一个妩媚的姿势给我看,她身着一件黑色短连衣裙,职业的习惯与爱好,袒露的比较多,显示出确实比较标志。后来彼得特意多要了一套我的小画片和名片,说转给怀斯,并且保证怀斯一定喜欢这些作品,很可能会与我联系。目前,九十高龄的怀斯住在一个非常秘密的地方画画。

  同来的业强先生,要买一张怀斯的印刷品学习参考,要我帮助拿主意,我建议他买那幅油印的早期的作品《秋》,画的是一颗落了叶子的法国梧桐树,虽不如后期作品帅气,但可以看得出当初怀斯严谨认真,是颇有教育意义的,于是他花35美元买下了。等我回国后,汪业强又花钱买下同一张画送我,并让彼得从他的画廊邮寄到中国我的手里。这是后话。

彼得的家

  在彼得的画廊度过了近2个小时,天渐晚了,我们准备出城寻找营地架帐篷过夜。彼得邀请我们到他家附近去,说那里虽然没有专门的营地,但环境优美很适合架设帐篷,于是我们开车跟随他到了他的新居。是一栋刚买下的别墅洋房,进院后,彼得提出就住在他家,不用架帐篷了。我们觉得不好打扰,予以推辞,但彼得说家中就他一人,妻子离婚了,孩子在外地,于是我们住进了他的家。双层小楼,非常宽敞,但却没有地方放置我们带来的东西,原因是他一人住,没人收拾,杂乱无比,甚至可以说世上再也没有比这再乱的了。只有一个单人床大小的模特台明显摆在地中央,说常在这里画女人体。由他分配房间,我住到他女儿的房间里,房间一样混乱,业强住我的隔壁,满屋杂乱的堆放着音响、电器。

  天黑下来了,此时来了2个人,一个女人,是彼得的情人,每天来与他一起过夜。另一位是一名男子,40多岁,行动有点不便。那个女人好像会点按摩,让男子躺倒在模特台上,按摩了20多分钟,给人感觉,这个男子生活有些潦倒,不很如意。随后在餐台前,彼得招待我们饮茶和吃冰激淋,彼得按美国人的习惯还是接自来水喝。我们两国五人,得以坐在一起聊天,也颇有意趣,我们谈论各自的国家,各自的感受。其间彼得对我说的话,却令我大吃一惊,他劝我说,像我这个年纪应该少量地吃点“毒品”说轻量的毒品只会带来精神的愉快和有助于健康,不会损害健康,并且不会上瘾,说他就一直在服用。对这突如其来的劝说,我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能笑着摇摇头说no!

画廊见闻二 用你的照相机换画

  我们来到一家名为Strong fox的画廊,老板是个很有个性的人,30多岁的年纪,很善谈。他告诉我们,他原是搞陶瓷的,后因陶瓷市场不好,而画的价格猛涨,所以放弃陶瓷经营起画廊来,至今只有5年。由于他没有历史,家底太薄,无法与那些大画廊抗衡,于是逼出了自己的经营策略。他作品的来源多是从顾客手里购进的。他认为艺术市场是莫名其妙的,是可以胡乱来的。比如从顾客手里花4000美元买进,就不要以8000美元买出,完全可以标十万。当汪业强向他简介了我的情况,令他大为惊奇。说现在不是卖画季节,竟售出如此之多,且价格如此之高,让他羡慕不已。转而开玩笑地对我说,你是Rich man(富人)你一定得买我一张画。我们二人说,我们没有钱,他一眼看到我胸前的佳能20D型照相机说,你的相机很棒,就用相机换吧!并且补充说,我有个规矩,进得门来,若不买画就别想出去!说的我们哈哈大笑。

  不过在这里我们也有收获。他的画廊里陈列一幅费新的油画原作,画幅仅有25公分,是玫瑰调子的女子头像,结构严谨,笔法松活,很是精彩,是他的镇馆之宝,标价8万5千美元。

防狗熊

  西部之旅,由于我们自己携带了帐篷,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与乐趣。每天不必为寻找旅店费心思。但与我的原本想象也不一样,原本设想,在旅游事业发达的美国,可能随地架设帐篷,遇到好的景色,不想走就扎营。实际却不然,有关部门并不允许随便乱搭帐篷,但在各个旅游地点会设有专门帐篷营地,倒也方便。营地一般会选择在风景优美空气新鲜的地点,大的点会备有洗澡、饮食、通信等设施,一般都会收取10美元的费用,而小的点除了备有简易固定桌凳,就别无它物,也就没人收取费用了,可以免费搭建帐篷。

  在访问圣塔菲的日子里,有一天很晚了,急急忙忙出城寻找营地,来到一处设在密林小营地,傍着一条小溪,环境非常舒适。因为是小点,所以没有什么设施,无人管理,也就不用付款了。那里已经有几个帐篷和两辆房车。当我们在架设帐篷的时候,那位房车上的男主人,快速地来到我们面前,热情地告诉我们说,此地有大狗熊出没。并说他们吃饭的时候,就有大狗熊来寻吃的,吓得他们全家躲进车里不敢出来,要我们多加小心。一席话,说得我俩有点毛骨悚然,我们这样单薄的帐篷是绝对经不起狗熊一巴掌的。但天色已晚,重新找地方也来不及了,如何是好?经过讨论,虽然架好了帐篷,但我们决定改睡在车里,将食品等有味道的东西,放到帐篷里吸引狗熊,而其余没有味道的东西放到车里,这样会比较安全,还琢磨了一些其他对付狗熊的办法。就在我们忙碌的时候,那边小帐篷的男主人抱着他的婴儿也来搭讪,他是越南人,已经旅居美国多年。他却说不怕,理由很简单,说他们没带任何食品,狗熊不会理会他们。

  天黑了,微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和着小溪潺潺的水流声,很抒情;但摇曳的树影,忽闪的月光,联想到狗熊的故事,总觉得暗处有狗熊窥视我们,也颇感恐惧。我们没有带灯火,做不了什么,只好早点钻进车里,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胆战心惊地等待狗熊的光临。因为树林温度适宜,加上一天的劳累,还是顺利的进入了梦乡。

  清晨,试探着将头伸出窗外,看到帐篷完好,并没有发现狗熊的任何痕迹。我俩会心地笑了,开始了新的一天。

帐篷吹跑了

  一天,我们来到一个很大的湖泊,名字记不得了。水面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水在烈日之下,泛着宝石般晶莹的蓝光,许多白色小游艇,自由自在地游弋着,尾部划出道道优美的白线。驾艇游湖,这是美国人最喜爱的度假方式之一。在来湖的路上就碰到不少用车拖载着小艇来湖度假的家庭。此地,据说是热风暴经常光顾的地区。今天天气就很热,所以我们选在湖边一个制高点搭建帐篷。此处,是树林边缘,沿坡向西走下一百多米便是湖岸,坡上没有树木,只有密集的矮矮野草,视野开阔。居高临下,一眼望去,湖上景色一览无余。

  就在我们搭建帐篷的时候,天色渐晚,西边天空现出瑰丽的晚霞,不过云形狰狞,红色红得像血,让人感到一丝恐怖。在背后的东方,正悄悄地压上来浓黑的乌云,造就了地面极高的气温,车里温度计显示,室外气温已达摄氏43度,如此高温我一辈子都没经受过。没有一丝风,空气像凝固了一般,真像置身桑拿蒸气浴房,闷得喘不出气来。业强提议:下湖!我有点犹豫,怕那片乌云作祟。但一身的臭汗实在难耐,于是,将搭好的空帐篷门窗扣好,开车绕行约一英里左右,来到湖边一个僻静之处,本来我们想裸泳个痛快,但微光中仍感到不安全,还是穿着便裤,我急不可耐地先下了水,业强整理完车子,也到了水边,刚要举步入水,突然狂风大作,卷起漫天沙尘,伴着刺眼的闪电和震耳的雷声,我立马想到帐篷,大喊:不好!我们的帐篷!于是急忙上岸,开车往回赶。天已黑透,风沙太大了,车灯前就像一块块幕布在翻滚,车灯越亮越看不见路。只好一点一点地往前挪,一英里不到的路程,竟走了20来分钟。赶到营地,地面像似被清扫过一样,非常光洁,帐篷已经无影无踪。业强不死心,在车灯照耀之下,顺坡跑向湖边搜寻,结果一无所获,显然是湖水吞噬了我们的帐篷。好在帐篷里没有存放东西,损失不大。是夜,我们将车靠在营地淋浴房的砖砌墙根停下,再热也只能在车厢里过夜了。

  我们邻居是夫妇俩带一个孩子,白天看到他们欢天喜地架设了一大一小两个帐篷;黑暗中,已不知他们目前境况如何!对面还有一个9口之家,其中两个儿童,他们开来两辆车,倒是没带帐篷,不过原以为此处是旅游重地,会有旅馆,但不巧,真的没有旅馆,他们就想露天过夜,现在他们只好把两个孩子安顿在固定餐桌上,大人们只能聊天度时光了,黑暗中不时地传出孩子们不满意的吵闹声。

  风暴持续一个多小时便销声匿迹了,大地恢复了平静。我们也疲惫得昏昏入睡了。

  第二天醒来,阳光灿烂,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临出发我们还是去看了看我们搭建帐篷的地方,结果原有的9颗帐篷钉,有3颗留在那里,捡回作了纪念。又到了邻居那里,那个3口之家,他们已人去帐篷空了,两个帐篷仅剩下一个崭新的充好气的双人气垫床留在那里,上面还搭有几个扯乱的布条,可以想象,昨夜他们的境况也够惨的了。而9口之家,什么痕迹也没留下,一切已经不得而知了。

遇见凯利

  在一家画廊门前有几位墨西哥人,演奏乐曲,预示着这里有画展开幕式,我俩便走了进去。墙上挂了很多油画,觉得面目有些熟。这时一位观众告诉我们,这是美国著名油画家凯利的个展。画展将在2个小时以后开幕,不过画家一会就来,提前接见他在此地的学生和崇拜者,说我们稍等就能见到画家本人了,说话人带有一种很自豪表情,原来他就是凯利的一个学生,但年纪已经50多了。

  果然,不大工夫凯利在夫人和朋友的陪同下到来了。他个不高,可能有点墨西哥人的血统,这位画家在中国翻译出版过他的书《如何画人体》所以中国画家都比较熟悉他。大约有10来个人围着他,向他提问,他给予耐心地解答,并且热情地析解着自己的作品。美国人与中国人文化背景不同,对事物的表达也截然不一样,比如他在讲述自己的作品时,他会很爽直地说:“你们瞧,我这块的色彩处理的多么漂亮,非常有才气;这幅画的定价是合理的,一点也不贵,你们赶紧买吧!”而我们绝不会这样,我们习惯于“较为、比较、还可以”等中性的词语,不过我们听了也很舒服,因为实事求是,而且透着一份坦诚。不久他发现了我,我们上前与之交谈。说到我的名字,看到我随身带的小画片,他高兴地说,很荣幸在他的展厅见到我,并说他早就知道我,非常欣赏我的水彩画,它们非常精彩,具有超常地表现力,甚至超过油画。原来,我们先后都在澳大利亚的《国际艺术家》杂志上被报道过,虽然不在同一期,但由于印象太深刻,便牢牢地记住了我。由于有精通绘画专业英语的业强先生做翻译,我们谈的很流畅,谈了很多。他的夫人可能不画画,在一旁静静地听我们说,从不插言。后来我们交换了小礼品,他赠送给我为此展览印制的折页,我还是那几张小画片,并互相签名留念,当周围观众看到我的画片,俱感惊讶,有大胆的在背后悄悄向我索要。让我没料到的凯利突然提出用他一幅油画换我一幅水彩画,因为我没有随身带画来,无法满足他的愿望,不免有些遗憾,但他表现出的一个著名油画家对我的水彩艺术的赞扬与肯定,还是让我得到鼓舞,增强了奋斗的信心。从这点出发,我要记住这次会面,感谢这位美国的大画家。

首访红衣老牛仔

  业强开车继续在西部地区穿行,目的还是追踪牛仔。于是我们得以见到那里的村镇、畜群、田野、山林等景色。这天来到一个小镇,天晚了,决定住进一家小旅馆。就在旅馆门口遇到几个当地人,其中一对青年夫妇,就住在旅馆附近,经过交谈,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决定第二天带我们到他家农场去见老爹,说他是道地的牛仔。这消息乐坏了我,于是我们请他们一起吃晚饭。美国人的诙谐无处不在,这对青年夫妇好像妻子比丈夫年纪大又胖,当着我们的面,大谈如何管教丈夫,比如限制喝酒,防备外遇等,小伙子可能也经常犯错误,时不时地为我们做出被拧耳朵的怪像,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当我们路过一个小卖店时,丈夫提出买酒,妻子还真的进行了干预,最后只允许他买3小瓶啤酒。

  第二天上午,这位儿媳妇带领我们到农场去找她公爹,经过曲曲弯弯的田间小路,大约40分钟的车程到了农场。在小场部,一位青年,好像是个雇工,带领我们到田间劳作现场去找人,听了我们的来意,他说他的父亲也在此干活,也是牛仔,说他爹和农场主二人都生有大胡子,一次居然能同时访问两人,更让我喜出望外!于是驱车先找这个青年的父亲,快要到他的工作场地时,远远望见,老头正起车外走,由于距离尚远,加上马达声的干扰,青年喊声无法让他听见,眼看老头着扬尘远去了。青年说他爹此去是进城办事,上午肯定回不来,我深感遗憾!

  我们掉头去找老场主,在一片碧绿的草场上,一辆红色的拖拉机正在割草,驾驶拖拉机的就是我们要采访的对象,我们径直走到拖拉机前。我一眼看到了一张令人激动的面孔。他看到突然有外国人到来,开初老头还有点拘束,听儿媳介绍我们的来意,尤其是看到我带来到那幅《陕北老农》画片,可能都是农民的缘故,他喜欢这幅画,还问了几个有关中国农民的问题,我们之间很快就融洽起来。随后无论是在驾驶楼或是下到地面,他的举止很快就自然了,甚至与我勾肩搭背,将他的帽子带到我的头上;我也将我的遮阳帽给他戴上,他还诙谐地将帽沿转向脑后。这是一位西班牙血统的美国人,约有六十来岁,据他儿媳说,他还讲西班牙语,英语很差,必须翻译。他身着一件朱红衬衣,为了防尘更确切地说是防草屑,脖子上围着一条花围巾,下身是灰褐色的紧身牛仔裤,布满得体漂亮又富于表现力的衣纹,一双陈旧的马靴,这套极具生活化的装束,将他那魁梧健美的体型生动地展露出来,一双常年劳动的粗糙地大手,手背布满青筋和血管,展现出来男子汉的阳刚之美,这已经足让我感动了,尤其是遮阳的牛仔式的草帽下,满脸浓密的胡须,以及那双深邃聪颖的眼睛,活生生的一个美国牛仔的形象,在我心目中生成了,让我无法平静。我没有特意摆布他,而是不失时机的,用相机疯狂地抓取那瞬间的、纯属自然的一招一式。完成对他的采访,我心里默念道,得到他,此次西部之旅就不虚此行!

又访白胡子老牛仔

  记忆美国人的名字对于我来说像背天书,异常艰难。这位牛仔先生的名字又没有记住,权且称之为白胡子牛仔吧,他是由一位美国大水彩画家引见的,而这位画家是在洛基山区一个小镇偶遇的。他在那里开了一家很大的画廊经营自己的水彩画,我们是过路进店看画结识他的。在他的画廊,我们攀谈起来,得知他很著名,曾经担任过美国全国水彩画展的评委。我们交换了资料,他自然对我赞赏有加。说起寻找牛仔,他立即说他就有一个老牛仔朋友,形象很不错,住在离此镇不远的山里,并决定带我们去找他。去的路上特意领我们绕道参观他新建的大画室,是离开他家一、二百米远湖边上的一座小别墅,环境幽雅,室内他得意的介绍了他独出心裁的设计,堆放有大量的绘画材料。他说,法国、比利时、英国几家水彩材料商已经生产用他的名子命名的产品,这些材料大部分为厂家所赠。这是很令人称羡的。

  在一个小山坡的脚下,有一栋房子,这就是我们要访问的老牛仔之家,房屋背后是一片草地,草地边缘便是美国不缺的森林。冬季这里便成了私家滑雪场,画家说,他经常带领家人到这里,与牛仔一家滑雪。迎接我们的便是老牛仔本人,看上去有70多岁,作为美国人他不算高,也不算壮,有着满头的银发和满口洁白的胡须。自然穿戴着典型的牛仔装束:紧腿裤子和黑色的牛仔毡帽,牛皮裤带上镶着一个大大的金属卡子。天已接近中午,太阳很毒,进得屋来感到一阵透心的凉爽。听说我是画家,想要画他,他进到里屋捧出一幅他的油画像,按我们的标准很一般,但老人很喜爱,一直珍藏着。那边有3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在玩,来了生人,女主人也像我们中国家庭一样,将孩子们引见给客人。山区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还是有区别,她们羞羞答答地简单介绍了自己,便又回到里屋去了。我们得知其中两个女孩是领养的女儿,另一个是邻居家的。所以领养是因为她们有的家境不好,有的是父母酗酒、粗暴,影响对孩子们的正常教育,孩子们生活在他家,但依然姓自己的姓,每周可以回家探视。老牛仔善良的胸怀,让人敬佩。

  闲聊一会就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女主人整理好桌布,端上刚做好的午餐,一个大瓷盘内按人数盛有几个三明治,再放点桔子水之类的饮料,就没什么了,比起中国家庭来招待客人尤其还有外国客人的气派来讲,就显得单调多了,我很想了解真实地美国家庭生活,于是我问美国家庭中午饭都吃些什么?他们回答说,这就是我们中午饭,百分之七十都是这么吃。第一个吃完可以再要第二个,是用新鲜蔬菜作的,倒很爽口。

  饭后,老牛仔稍加收拾,到院子里牵出一匹马来,给我表演如何使用马匹驮运做活,如何侍弄,下意识地将马头搂进怀中,可以感觉到主人与爱马的感情,我抓拍了一些镜头,当快要结束的时候,老人突然说请等等,随之他走出马圈,到栏外草地上,画家与我们都很奇怪,他要干什么呢?他弯腰从地下拔了几根细长的草拿回马圈,将一只腿架到底层畜栏上,将两只胳膊架在顶部栏杆上,将细长草棍儿含到嘴里,摆出一个悠闲的姿势说:“牛仔都是这样的”我们才明白,原来他是在找道具表演戏剧性的牛仔姿态,这或许是他的习惯,也或许是在哪部电影、哪本画报看来的。总之给我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一份形象的感人的素材,这个牛仔我是画定了。

水果店的女老板

  为寻找牛仔,我们又来到一个样子很像中国农村的小村子。村头几间破旧小砖房是一家水果店,经营桃、李、樱桃等时鲜水果,在外面墙上挂着店主人手写的醒目的大招牌: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桃子!

  到达这里已经黄昏,漫天瑰丽的彩霞,我忍不住捧着相机跑到外面开阔地去抓拍,汪业强在屋里与老板娘攀谈。等天黑我进屋,他们已经成了好朋友,谈得很投机了。我听业强向她介绍我,我也听到老板指我问业强,他怎么那么安静?业强告诉她说我不会英文,不过当说到关于我的一件事时,我插了一句嘴,惹得老板娘居然惊讶的说,他的英语那么好,很难让人相信他不懂英语,我大笑了起来,因为我知道我的半斤八两。

  老板娘有一双儿女,好像还没读大学,他的儿子以及与他差不多大的小舅舅,都酷爱中国工夫,两个人每人穿一件印有中国工夫图案的T恤衫。一件胸前写有汉字虎,一件写有龙,当然小伙子也留着像鸡冠子样支起来的头发,可以看得出他们为自己这样的装束感到很时髦。我对他俩说,长大了,希望你们能去中国,亲眼看看、学点中国的真工夫,他们点头表示赞许。

  老板娘知道我们的来意,看到我给她画片,热情非常高涨,后面提到的老牛仔就是她的朋友,她极力推荐的。甚至到了第二天,她干脆将我的画片摆在柜台显眼处,谁来都要让人看,并自豪地向人介绍我——来自中国的大画家。就因为我插嘴说过,我非常喜欢有大胡子的牛仔,结果凡是大胡子来店就不准走,一定得让我拍照,弄得这些顾客不知所措,但都微笑着迎接着我这位不速之客。再后来甚至连少女、儿童一个不放过的让我拍照,还特意叫她女儿为我摆了少女与桃子的姿势,让我拍照。这期间老板娘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给她那套5张的小画片,他的儿子特别喜欢,想据为己有,她对儿子说我们共有这一套就可以了,儿子不悦。我说,好办,我再找几张给你们。下午我找到几张小画片,但我们必须赶到老牛仔处拍套马,预计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返,没有时间再到水果店了。我们俩商议,利用吃晚饭的时间去送画片同时与老板娘告别。结果我们到了水果店,已经大门紧锁,没人了。无奈,我们找到一个小铁丝篓子,挂到门把手上,又找来一快石头将画片和纸条放到篓子底下压好,默默地与这家热情的水果店告别了。

快递草帽

  这又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就用它做这篇游记的结尾吧。

  经小卖部老板娘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老牛仔先生,天晚了决定明天再去造访。当夜我们宿在水果店老板第二个销售点的后院,象个小菜园的地方,这里有自来水源,倒也方便,但因为环境不整,我们决定不支帐篷,就睡在车里。

  第二天清晨,我们尚未洗漱完,得到消息的牛仔先生先来看我们了。50多岁的年纪,中等身材,白色衬衣,蓝色紧腿牛仔裤,一顶浅灰色牛仔帽,显得潇洒干练。原来他家离我们只有二、三百米。告诉我们下午他将与他的老朋友一道演习套马,并热情地邀请我们住到他的家里。

  来到他家,将我们安顿在他原先住的比较小的房子里,有两居室,也很干净舒适,他与一位不称妻子的女人住在对面新的大房子里。上午没事,邀我们坐在草坪的一棵大树荫下闲聊,聊生活,聊家庭,聊社会,聊世界。下午他的老友来了,是位年近80的老人,满脸老人斑,稍微有点驼背,但精神矍铄,头戴牛仔草帽,显得潇洒英俊,他是开着车拉着他的爱马来的,套马就在他家的畜栏里进行。说是套马,其实是套牛,套他养的一群专供练习套捕的牛。每当二人准备停当,就由工作人员从畜厩里放出一头牛来,供他二人追套。套马场有几个篮球场大小,基本上从北向南跑直线,套上算成功,套不上让牛回圈歇息,不必穷追到底。其实这很像是运动和游戏。过程中他们指点我选择最好的拍摄位置,说角度好又安全,但当他们荡着烟尘急速奔过来,我还是下意识的躲避着,整个下午我吃了不少灰尘。从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得出,老者更技胜一筹,他套中的成功率高。一阵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西边钻出云层的太阳,在东方浓密的阴云上挂出了一道瑰丽的彩虹,我适时抓拍了二位老人的勃勃英姿。

  清晨起来,对面屋里很安静,主人们还没起来。这是我们采访的最后一站,由于多住了一夜,王先生的上课时间越发紧迫了,必须往回赶。我们不想惊动他们,决定把在水果店购买的一小袋樱桃作为礼物,并附上一个感谢主人的小纸条,

  悄悄地出门上车,准备出发。没想到,此时先生也出来为我们送行了,热烈拥抱告别,便上路了。几百英里的路程,直到清晨3点左右才回到家里,非常疲惫,只把要紧的几件小东西拿回屋里,其余仍留在车上,就睡下了。

  一气睡到8点多。近10点多,听见敲门声,原来是联邦快递的投递员,一个壮实的黑人青年立在门口。手里托个大纸箱子,业强签收,我接箱子,箱子很轻。打开一看,原来是牛仔先生特快寄来的一顶牛仔草帽,和一只马靴后跟的马刺。草帽是送给我的,马刺是送给王业强的,这个邮件几乎与我们同行,可见先生的热诚。我戴着这顶草帽回到格林斯巴勒,杰克逊在机场看到我就嚷:“我们的牛仔回来了!”这件不寻常地礼物,我带回了北京。不久还接到牛仔先生的电子邮件,还附有一张他拍摄的我和业强在他那的合影,并询问,我的牛仔作品是否创作出来了,并表示,无论是画谁,哪怕不是画他,但凡是我表现牛仔的水彩作品他都喜欢看到。这个愿望一直在激励着我,必须画出这个题材的作品,以飨这位友好的牛仔先生以及热情的美国观众!

  也用此篇记载作为访美的结语吧。

回国

  虽然杰克逊给我办了一次签证的延期,旅美时间增加了一个月,即便如此,三个月也紧紧张张的过去了,我得回国了。此次美国之行,跨越的东西颇多,可算得上是丰富多彩,一直生活在异国的友爱和尊重之中,感触很多很深,尤其存于情感深处的一种甜蜜,是很值得回忆的。

  汪业强也作了同样的记叙:

  “与关维兴先生在落基山里采风的十五天里,几乎每天都有激动人心的故事,在这里讲也讲不完。我们一路上受到的礼遇,都是由于关先生那精湛的水彩画作品带来的,使我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魅力。我感到非常庆幸能结识这么一位良师益友。在那些喜欢艺术崇拜艺术的人们向他致敬的时候,我打心底里为他自豪。而我喜欢关先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作为中国水彩人物画的泰斗,他本可以象库尔贝那样毫不惭愧地扬起一颗高傲的头,但他却和蔼得象一个父亲。”

  这真的不仅仅是画画。

  (未完)

  我的模特和学员

  珍妮女儿的婚礼

  访儿童教育中心

  没劲的访问(印地安部落)


  画家画廊

  回国


  一场虚惊飞机场

  广播电台的节目

  被特殊照顾看卡萨特的一幅原作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关维兴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